公益新闻

关节炎吃止疼药要防止伤胃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上了年纪大都会有膝盖疼、行走不便的表现,这就是关节退行性疾病,通常意义上指的是骨关节炎。由于膝关节承受了人体大部分的重量,每天还要载负荷运动,如果活动过多或负重过大,很容易出现关节磨损,随着年龄的增长,磨损程度越来越重,就产生了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以关节尤其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变形为特征,病人年纪越大,患病时间越长,症状也就越重。

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骨关节炎,药物治疗大多是为了控制症状,而这些症状中疼痛又是最折磨人的,因此止疼药就成了对付骨关节炎的常用手段。

查看更多

除了头孢,吃这些药也千万别喝酒

过了腊八就是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推杯换盏在所难免。而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恰好正在吃药,那就要注意了:吃药和喝酒,一点都不配哦。尤其是正在服用下面这些药,您可千万别喝酒!

1头孢类药物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某些药物由于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化学结构,用药后若饮酒,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特别提醒,在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头孢类药物。用药7天内不能饮酒,同时禁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使用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以及使用酒精处理皮肤。

此外,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与乙醇也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分开使用。

查看更多

“文明聚餐自愿饮酒”提醒很及时很必要

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醉酒驾驶身亡案作出一审判决:同桌喝酒者无劝酒行为,对马某银的死亡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1月11日《法治日报》)

这起诉讼案件的宣判,让死者生前的同桌共饮者松了一口气,对公众也是一个提醒。在参加聚会、宴请的时候,最好不要劝别人喝酒,否则很可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这方面的例子,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了。有人因为在酒桌上劝了对方一杯酒,结果对方因为酒驾或者是由于醉酒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导致身体受伤甚至死亡,结果劝酒者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酒桌劝酒,完全就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

针对劝酒行为,近日全国多地多部门陆续发布“文明聚餐、适量自愿饮酒”的倡议。这样的倡议来得很及时很必要。再过二十天左右就是春节了,过节期间少不了各种聚餐和聚会,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但要约束自己,适量饮酒,而且要谨记不要在酒桌上劝他人饮酒。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相应的“酒桌文化”也同样历史悠久,而作为“酒桌文化”的一部分,“劝酒文化”同样影响深远。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提高,酒桌上的“劝酒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尤其是那些带有强制性质的劝酒行为,对其说“不”的人越来越多。

过量饮酒不但有害健康,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一旦被劝酒者出事,劝酒者也往往难脱干系。如果说劝酒是过去酒桌上的一种“潜规则”,那么到了现在,自己饮酒要适量,同时不劝别人饮酒,应该成为一种被大力倡导的酒桌“明规则”。

为了倡议适量饮酒,远离酒桌劝酒,需要个人多些自律意识,也多些法律意识,不劝酒,更不强迫他人饮酒。同时,饭店酒楼也应适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在大堂或者包间张贴告示,提醒大家适量饮酒。服务员也应进行善意提醒,在看到明显有人处于醉酒状态时询问是否需要提供帮助、是否需要叫救护车等,这些都能够减少不文明劝酒行为或因其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春节将至 请查收这份“防疫四部曲”平安迎新年

春节假期将至,人员流动增加,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奉上“防疫四部曲”,快来查收:

一个“要加强” 加强个人防护,时刻保持防护意识,继续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防护措施。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朋友,要积极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人员,及时接种加强针。

查看更多

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观点尚无科学依据

应战奥密克戎!8日24时,天津市新增2例本土病例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9日7时起,天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10日,河南省安阳市确认当地此前发现的2例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天津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随着奥密克戎成为部分国家主要流行毒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奥密克戎在全球迅速扩散的同时,毒性是否有所减弱?已有疫苗效果是否依旧?未来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准防控?记者对此进行梳理。

病毒毒性是否减弱?

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

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多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引发的肺炎症状相对较轻。

查看更多

牙膏可抗幽门螺旋杆菌?官方辟谣来了

近日,市场上一些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功效的牙膏成了热销产品。日前,国家药监局发文提示公众,牙膏不是药品,牙膏不能宣称有医疗作用,更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牙膏不能宣称具有医疗作用

牙膏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具有美化、保护牙齿及周围组织等功效,是能够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药监局正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牙膏管理的部门规章《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推动该规章尽快出台。

查看更多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衣食住行有讲究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再加上免疫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相对成人来说,呼吸道感染机会更多,一旦感染,病情也容易比成人严重。气温一降,不少孩子开始出现呼吸道疾病,秋冬季该如何做好防护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增清来支招。

穿衣方面,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个人的体质适当增减衣物。穿得太少容易着凉,但也不能捂得太多,衣服穿多了,捂出汗,风一吹,也很容易感冒。对于穿衣,除体质特别弱者(如新生儿、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外,通常给宝宝穿衣服的多少及厚薄与成人大致相同。

查看更多

六道防线 预防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据统计,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病因,在我国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有10%~15%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危害极大。那么,如何预防高血压肾病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黄瑶玲支招如下:

查看更多

春节期间各地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

1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关于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工作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3亿例,近一周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接近190万例,超过上一波疫情高峰的2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进一步加大。

查看更多

2022年新减税降费政策:促稳定开新局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总结近些年来减税降费成效,就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会议指出,当前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针对市场主体需求,抓紧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确保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 “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规模庞大。规模性减税降费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六保”“六稳”都离不开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配合,政府在减税降费的同时,压减开支,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带来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