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原来天生白更不容易晒黑#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这让我想起了一到夏天,不少小伙伴总问的问题:夏天跑步怎么防晒?怎样的防晒措施能保证夏天跑步不被晒黑?对爱美的女生来说,夏天防晒是终极问题,跑步也不例外,当然得防晒。而且由于较长时间在较强的阳光下跑步,防晒应该是夏天跑步必须郑重对待的头等大事:无论是天生白还是天生黑,脸和手还有胳膊防晒都是必要的,跑步的人,防晒都是必须。
夏天跑步如何防晒?我的经验和体会是:最好的防晒不是防晒霜,而是遮挡。夏天跑步防晒有千万种办法,但我认为,做到三条就足够了。
遮挡是第一条。遮挡主要解决跑步人的头部、脸和脖子以及胳膊被晒问题,尤其是女孩,如果不想晒黑,这条特别重要。
具体看,脸和脖子可以用三件套轻松解决防晒问题:第一,头上要戴速干空顶跑步帽,对头、脸部遮挡防晒的同时,又能导汗,并保持头顶通风凉快。第二,眼睛要戴防紫外线跑步眼镜,尤其是今年夏天,清晨6点,阳光已经很强烈,所以,在阳光下跑步时间超过40分钟的跑者,一定要戴防紫外线跑步眼镜,保护好眼睛不长时间受强烈阳光和紫外线影响。第三,脖子和脸用脖套遮挡,TB、JD、PDD等电商平台上,搜索一下“跑步透气防晒脖套”就能出现很多相关产品,便宜且花样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花色和材质。我建议简单透气颜色亮一点的,好看又好用,戴上后往上拉到眼镜下,整个脸部和脖子就严严实实地被遮挡住了,非常防晒。有人会觉得戴上脖套后跑步闷,这就需要训练和适应了。第四,手和胳膊的防晒神器就是手套和袖套。如果你对冷热的平衡调节能力较强,那就完全可以穿长袖透气防晒服跑,完全不用担心胳膊被晒,只用戴一副透气的手套,防止手被晒黑就行了。至于腿,我认为是没必要防晒,晒晒更健康。如果你在意,我建议可以穿跑步压缩袜解决小腿的防晒问题,但不建议穿长裤防晒,今年夏天太热了,穿着短裤跑,散热好,让大腿晒成小麦色也不错啊。
防晒第二条是跑完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及时清洗脸部和胳膊。洗澡、洗脸、洗胳膊、腿,一个是洗掉留存的紫外线,一个是降降温,有条件或者愿意的,洗完后脸上再敷上一个补水面膜。看到这,有人会问,面膜用不用先在冰箱里冷藏?我的建议和体会是不用,就用常温的就足够了。敷面膜的目的是及时补水。从中医角度看,脸部行走胃、小肠经等经络,用面膜冰敷对身体并不友好。
防晒第三条,就是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尽量早起跑步。晨跑,一个是呼应《黄帝内经》里说过的人要顺从自然的节奏生活,一个是早上的阳光真的很美好——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非常美好,对健康有益。也许有人会说,早上需要睡觉,起不来——晚上可以早睡啊,多数人晚上睡得晚,并不是真的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也好,爱好也好,而是刷手机,刷短视频等等,你可以早点睡——之前我写的文章强调过,跑步的意义除了跑步本身之外,还是你调整生活规律的一个方式。
做到上面三条,无论是长得黑还是长得白的人,夏天跑步,基本都不用再担心被晒黑的问题。对了,遮挡之前,防晒霜也别忘记抹。来源:北京青年报
国家医保局日前对《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进行调整完善并发布,明确建立基本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支付标准调整规则,对达到8年的谈判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对未达8年的谈判药,连续协议期达到或超过4年的品种以简易方式续约或新增适应症触发降价的,降幅减半。
本次调整也进一步体现对创新的支持,增加了对于按照现行注册管理办法批准的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剂,1类和3类中成药,在续约触发降价机制时,可以申请以重新谈判的方式续约,国家医保局将组织专家按程序进行测算,谈判续约的降幅可不必高于简易续约规定的降幅。
此外,对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药品,如医保基金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在2023年和2024年续约时可不予降价。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续约规则,稳定企业预期,进一步调动企业申请药品进入目录、为目录内品种追加适应症的积极性,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将得以维持和提升。同时,按照新的规则,谈判成功的品种单纯因医保基金支出超预算而被剔出目录的风险降低,更多性价比高的谈判药品得以继续保留在目录内,有利于降低医保基金支出风险和患者个人负担。来源:新华网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这项技术可作为与大脑深部区域的长期、微创生物电子接口。
脑机接口(BMI)可实现大脑与外部电子系统之间的直接电气通信。BMI让大脑能直接控制假肢等装置或调节神经、肌肉功能,这可帮助瘫痪的人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然而,大多数传统的BMI仅限于测量大脑表面的神经活动。记录大脑深部区域的单个神经元活动通常需要进行侵入性颅内手术来植入探针,这可能会导致感染、炎症和脑组织损伤。
将生物探针植入大脑深部区域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大脑的血管网络。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超灵活的微血管内(MEV)探针,就可通过血管精确地输送到大脑深部区域。这种超小型、柔韧的网状电子记录装置,可装载到灵活的微导管上并植入到内脑的亚百微米级血管中。一旦到达目标位置,该设备会像支架一样展开,记录血管壁上的神经元信号,而不会损坏大脑或其脉管系统。
为了评估MEV探针的体内潜力,研究人员将注射探针植入大鼠大脑的脉管系统,其展示出测量皮层和嗅球局部场电位和单神经元活动的能力。研究表明,植入装置具有长期稳定性,不会对脑血流或大鼠行为造成实质性改变,且只引起最小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此类设备的未来迭代可通过记录和解码患者的神经活动,提供适当的调节刺激,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法。来源:科技日报
法国和瑞士研究人员近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名被称为“日内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样接受带有病毒阻断突变基因的移植。
此前宣布被“治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包括柏林、伦敦、杜塞尔多夫、纽约和加州希望之城的患者。这些患者都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他们同时患上的严重的癌症病情,均接受了来自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捐赠者的干细胞,而这种突变可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日内瓦病人”于2018年同样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以治疗一种侵袭性白血病。但这次移植手术来自不携带CCR5突变的捐赠者。在该男子停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0个月后,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发现在他的体内已没有任何病毒痕迹。目前虽不能完全排除该男子复发的可能,但研究人员认为他处于长期缓解状态。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阿西尔·萨伊兹-奇里翁介绍了“日内瓦病人”病例。他指出,如果12个月后仍然没有病毒迹象,“未来检测不到病毒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至于这名患者情况特殊的原因,可能是仅移植就消除了所有受感染的细胞,而不需要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移植后所用的免疫抑制治疗发挥了作用。
长期缓解的病例燃起了艾滋病有一天能够真正被治愈的希望,但研究人员同时说,病情得到长期缓解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病毒仍有可能卷土重来。
【总编辑圈点】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是当前人们面临的最棘手医学难题之一。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一步步走向死亡。被发现40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不断地寻找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以及治疗它的药物和方法,但结果并不如人意。因此,艾滋病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日内瓦病人”的出现,无疑给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需要强调的是,面对这种可怕的恶性传染病,在寻找攻克之方的同时,提升人们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也尤为重要。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国家医保局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于“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国家医保局指导地方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基本满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参保人员就医需求,并在政策上明确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等生活服务项目基本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适应失能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总体看,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22年底,长护险制度试点覆盖49个城市、近1.7亿人,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在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促进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张佳欣)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脏病患者存在睡眠问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心脏病会影响松果体中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的产生。心脏和松果体两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在于颈部的神经节。这项研究揭示了神经节前所未知的作用,并提示了新的治疗方法。
慕尼黑工业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教授斯特凡·恩格尔哈特称,如果将神经节想象成“电气开关盒”,那么对于因心脏病而引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就好比一根电线出现了问题,导致开关盒起火,然后蔓延到另一根电线。
研究小组发现,巨噬细胞在患有心脏病小鼠的颈神经节中积聚。巨噬细胞引起神经节的炎症,导致疤痕形成,并破坏神经细胞。在小鼠体内,从这些神经细胞延伸出来的轴突通向了松果体。在疾病晚期,连接腺体和神经系统的轴突数量显著减少。小鼠体内的褪黑素较少,昼夜节律被打乱。
在人类身上也看到了类似效应。研究小组调查了9名心脏病患者的松果体。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的轴突明显减少。与老鼠一样,患有心脏病的人的颈上神经节显示出疤痕,并明显增大。
在早期阶段,研究人员能够通过使用药物摧毁颈上神经节的巨噬细胞,使小鼠的褪黑素产量恢复到最初的水平。这证明了神经节在这一现象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开发预防睡眠障碍药物带来希望。来源:科技日报
盛夏到来,持续高温,雨水变多。夏季天气会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什么影响?使用新能源汽车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是充电安全问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池与新能源储能产业研究室主任王曦表示,应尽量避免在高温状态下给车充电,这会导致电池过热,容易减少电池寿命并发生意外。当雷雨天气时,也不建议露天对车辆进行充电。
由于新能源汽车构造的特殊性,夏季应尽量选择遮阳或通风良好的位置停放汽车,避免在烈日下长期暴晒,这样做更有利于电池等设备的散热和降温。也要尽量避免车辆在低电量(剩余电量小于20%)状态下长时间停放,电池组长期在高温条件下搁置更容易触发自放电现象。专家建议,如果夏季长时间不用车,应在30%—50%荷电状态下存放为宜。
夏季雨水多发,雨水当中的复杂成分可能对电机、电池壳体、车身等金属部件造成一定的腐蚀性,涉水行驶时容易出现绝缘故障,应尽量避免涉水行驶,若行车经过积水路段,要提前确认水深,以防车辆进水造成漏电危险。此外,新能源汽车也要注意预防所有汽车都会出现的夏季“高温病”。如夏季环境温度高,容易造成胎压升高,长途或高速行驶后容易引起爆胎,车主可以适当降低车辆的胎压。为预防车辆自燃,还要避免在车内放置打火机、充电宝、碳酸饮料、车载香水等物品。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沈阳7月19日电(记者 高爽)随着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来临,如何在入伏后通过饮食实现养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对此,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病房主任历飞表示,入伏后,饮食上需要做到“两不吃三多吃”。
“‘两不吃’是指不吃生冷寒凉食物,忌食剩菜、剩饭、剩瓜果。”历飞表示,天气炎热,很多人爱吃生冷寒凉食物如冰淇淋、冰西瓜、冰饮品等,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炎热的感觉,但这些食物摄入过多容易生湿伤脾。
“‘三伏天’也是高温、高热、高湿的代名词,微生物、细菌很容易繁殖,如果剩菜、剩饭、剩瓜果没有马上放入冰箱,尽管味道还没有明显变化,也建议不要再吃了。”历飞说。
“‘三多吃’指的是多吃养脾、祛湿食物以及吃姜。”历飞表示,“三伏天”食用冷饮冷食后,容易导致湿气重,而湿气伤脾。因此,“三伏天”可以多吃养脾的食物,比如芡实、茯苓、莲子、百合等可以煮汤食用,而茯苓、陈皮、白扁豆、甘草等可以泡水饮用。
“想要祛湿,可以将红豆、薏米、芡实、茯苓、赤小豆、大麦等煮水饮用。薏米、芡实、茯苓有利湿的功效,红豆可以理气,大麦有健脾利尿、清热解暑、平胃止渴等功效。”历飞表示,“三伏天”养生也适合吃姜,驱寒扶阳。“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可见适量吃姜有益身体健康。”
此外,历飞建议,夏季雨后或淋水后身体出现畏寒症状时,可饮用生姜红糖水驱散寒气;风寒感冒时,可饮用生姜葱白饮缓解全身酸痛、恶寒等症状;夏天过多食用冷饮后胃部不适,可用生姜和橘皮煮水喝;用醋泡姜食用,可以帮助缓解消化不良、健脾开胃。来源:新华网
科技日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信号》杂志报道,日本顺天堂大学研究人员阐明了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是如何破坏Wnt/PCP信号传导并促进胃癌发生的。深入了解Wnt/PCP通路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潜在的靶点,有助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干预。
临床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菌株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向宿主运送的一种特殊蛋白,即癌蛋白“CagA”,已被证明可与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胃癌的发生。
此次研究发现,CagA与胃上皮细胞内的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诱导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途径,促进胃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在3个不同的模型,即非洲爪蟾胚胎、成年小鼠胃和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癌蛋白CagA,并试图了解它对宿主细胞和途径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洲爪蟾胚胎中CagA癌蛋白的表达导致汇聚延伸运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胞运动)受损。这种损伤进一步干扰了随后的关键胚胎发育过程,包括体轴的形成。
成年小鼠实验表明,小鼠胃中CagA的表达导致幽门腺的深度增加,并引发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增殖,这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观察到的显著现象。
最后,团队在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CagA癌蛋白。实验清楚地证明,CagA癌蛋白的一小部分与VANGL1/2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移位,并导致Wnt/PCP途径中断,该途径是影响有机体发育的关键生物“中继站”。
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CagA-VANGL相互作用对Wnt/PCP信号传导的扰动会引起增生性变化,并导致胃幽门腺细胞分化受损,与CagA的其他致癌作用相结合,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来源:科技日报
入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高温天气会导致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增加。专家提示,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起病多急骤,要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注意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北京市的张女士近日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一日排便数次;重庆市的崔先生因吃了冰箱里放置一晚的冰西瓜,开始上吐下泻,腹部绞痛……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食物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容易诱发肠道传染病,而夏季腹泻是肠道传染病最典型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