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双减”之后,教师面临的“加减乘除”

“双减”政策颁布已经4个月有余。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在“双减”政策6000余字的文本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这两个高频词,分别出现了43次和37次。政策提出,要通过规范校外培训市场,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这一退一进,是对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

把学生从繁重的校外培训中解脱出来,回归校园,这只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路径,而真正能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则在教师。

对于学生来说,“双减”是做减法,对于教师而言,“双减”更像是做一道“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题。

首先是“加法”。

从表面上看,“双减”之后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了。

查看更多

引导“天价药”开出“平民价” 医保目录调整公布

70万元1针的知名“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此次被纳入医保新目录;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的年治疗费用超过100万元,经谈判降至30万元以下,也被纳入医保新目录……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对照调整目录逐一解读,他表示,通过谈判引导这些“天价药”自身降价,加上医保报销,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将下降不少。

“昂贵的药品费用不仅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也对基金安全带来风险。”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表示,通过严格目录外药品准入、引导药品合理降价等措施,节省下来资金可用来购买性价比更高的药品,实现更高层次的“保基本”。

查看更多

新冠病毒为什么不断变异?核酸检测可以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吗?最新解答来了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中国主流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是在ORF1ab基因和N基因,这两个靶标区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中国主流的核酸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没有变化,可以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输入。”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朝晖表示,根据南非最近报道的流调数据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率确实非常快,但奥密克戎是否会超越德尔塔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基于目前的数据还难以判断,但值得高度关注。

许文波介绍,截至11月30日,南非、博茨瓦纳、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捷克、荷兰、西班牙、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流行或输入。我国其他省市尚未发现该变异株的输入。

查看更多

奥密克戎“应激反应” 未来抗疫常态?

与奥密克戎有关的动态正在全球范围内滚动更新。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不到两天后,世卫组织将其定义为继“德尔塔”之后的第五种“关切变异株”,以希腊字母“O”命名,发音为“奥密克戎”。11月30日,世卫组织最新每周流行病学报告统计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19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覆盖全球五大洲。同一天,荷兰报告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报告首例病例之前已进入欧洲,该变异株的传播时间线被前移。

世卫组织此前曾多次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总体呈加快趋势,现有证据表明新的变异毒株加剧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按照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说法,“许多人可能认为新冠疫情处理得差不多了,但它和我们还没完。”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11月29日文章称,奥密克戎是新冠大流行远未结束的最新证据。这意味着新冠病毒很可能还会继续发生变异,此次全球各国面对奥密克戎产生的“应激反应”,或许将成为未来常态化抗疫的一种预演。

查看更多

奥密克戎来了 加快接种疫苗是王道

世界卫生组织11月29日说,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围造成感染病例激增的风险“非常高”,并可能给部分地区带来“严重后果”。

在科学家加紧研究奥密克戎毒株的同时,世卫组织呼吁各成员尽可能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世卫组织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文件中说,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数量空前,其中部分突变可能影响疫情走向,令人担忧”。虽然这一变异株眼下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初步证据显示,这一毒株发生的突变可能使其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同时增强其传播能力。

这份文件说:“基于这些特征,新冠病例今后可能激增,进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病例激增可能出现的地点。”整体而言,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风险被评估为“非常高”。

查看更多

我国自主研发口服治疗新冠肺炎药物来了 有望明年上半年上市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治疗新冠肺炎药物普克鲁胺进入第三个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有望在明年上半年或更早时间获批上市,成为轻、中、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全治疗周期的有效治疗药物。

“普克鲁胺是小分子口服药,其用药时间短,治疗周期为1~2周,在用药前期就能发挥作用,对新冠病毒阳转阴的速度加快。价格方面,普克鲁胺小分子合成更容易放量,易于控制成本。”普克鲁胺研发单位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童友之介绍,“安全性方面,普克鲁胺已作为治疗前列腺癌以及乳腺癌的药物开展临床试验,超过1000人长期用药的数据展现了其可靠的安全性。在巴西开展的治疗新冠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也有约1000名患者参加,结果显示,只有个别患者在肠胃道方面表现出轻微的副作用。”

查看更多

我国已做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技术准备

在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仍在增长,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接近上一轮疫情高峰水平,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

查看更多

新冠病毒变异不断 我国疫情防控如何响应?

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全球疫情高位流行,为我国外防输入带来巨大压力。国内疫情防控对此如何响应?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我国将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不松懈 现有防控策略仍然有效

近日,一些国家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世界卫生组织紧急召开专门评估会议,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要求各国加强监测与测序工作。

虽然新型变异株的凶险程度不明,但我国始终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实施一整套防控策略和措施,以确保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

查看更多

国家卫健委:我国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效

近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29日,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公众关切给予的解答中指出,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查看更多

关于奥密克戎,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答来了!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B.1.1.529变异株。短短2周时间,该变异株即成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绝对优势变异株,增长迅猛。11月26日,WHO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11月28日,南非、以色列、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和中国香港等,已监测到该变异株的输入。我国其他省市尚未发现该变异株的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南非首先发现和报道,但不代表这个病毒是在南非演变形成的,变异株的发现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