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家长需要担心吗?

10月27日,东林镇第二小学的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上参加互动游戏。当日,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第二小学开展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行动,心理咨询师通过课件讲解、一对一心理辅导、趣味小游戏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人际关系永远是让人爱恨纠结的,不管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人际交往问题都会伴随我们,这是一个常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雪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李雪在临床中发现,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和担心,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胆小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吃亏,被别的孩子欺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霸道,不团结友爱,欺负别人;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不会选择朋友,跟“坏孩子”一起“学坏”……家长应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

在李雪看来,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求,跟朋友在一起可以获得更多安全感,在朋友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中,也可以获得自我价值感。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人生发展的需要。人际关系不仅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一个人在同学关系、恋爱关系、同事关系、婚姻关系中都可以获得幸福感。

李雪认为,人际交往无所谓好与坏,没有成功或失败之分。当人们评判与一个人的交往是好是坏,成功还是失败时,标准并不是交往本身,而是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及随之带来的利害关系。“家长担心孩子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别的孩子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其实更多地是出于价值判断。”李雪说。

李雪说,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只是因为“我和他在一起玩很开心”。但家长的想法往往并不简单,并不只是满足于孩子“开心”,而可能是根据家长的喜好要求孩子“跟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向朋友学习,取长补短”等等,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时,不能单纯地享受友谊和交往的快乐,可能让孩子产生很多矛盾和困惑。

家长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于集体环境中

除了个体的人际关系,孩子也会面对群体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风格。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孩子比较安静,他们可能略显沉默寡言,不太喜欢主动和别人沟通和交流,但是当他人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时,他们往往也能很好地应对;另一些孩子恰恰相反,他们非常乐于与别人沟通,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会踊跃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积极承担班干部的工作。

李雪表示,被动接触良好型是大多数人的状态,然而家长们往往都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变成圈子中最耀眼的‘明星’”。其实,只要孩子能在群体中自洽,能够自我接纳,无论他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没有关系。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于集体环境中。

现实中,家长经常会要求孩子积极上进,勇于表现自己,争当班干部。“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美好的期许,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乐于如此。”李雪说。很多孩子会告诉家长,“我不想这样做”“这样做我觉得不开心”。这个时候,家长要问问自己,是否能够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想法?是否了解孩子的心情?是否愿意帮助孩子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查看更多

春节期间是否就地过年?国家卫健委: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还有两周就要到元旦,然后很快就到春节,在疫情常态化条件下,人口流动是否会存在风险?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对这种风险如何有效的防控,从防控原理看,主要在于制约风险的三大要素。”梁万年表示,一是要了解疾病和病毒的整个感染率、严重度、致死率情况;二是现有的卫生健康体系对此的抵抗力,比如发现、控制、救治的能力等;三是社会和公共卫生采取什么措施,包括政府、社会、部门和个人的一些干预措施等。

查看更多

这一年,我们重拳出击粉碎新冠谣言

2021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人类一直顽强地和新冠病毒进行拼杀。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更换马甲”“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而我们通过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也一次次在狙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占据上风。

正面战场之外,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新冠疫苗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神药”;核酸检测验不出德尔塔病毒……这些谣言或危言耸听,或夸大其词,成了抗疫路上的绊脚石。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值此年终岁尾之际,生活版特别为读者盘点出2021年十大新冠疫情谣言,为您擦亮双眼、解疑释惑。

查看更多

新冠疫苗接种后八大谣言,别信!

一场大范围的疫苗应急接种正在全国范围内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针对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八大谣言,广东省疾控中心组织专家以权威可信的知识与研究进行辟谣。

谣言1:打新冠疫苗前吃好饭喝足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疫苗的不良反应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关,与饮食无关。但专家也建议,尽量避免空腹接种疫苗,主要是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谣言2:打完新冠疫苗后,喝2000毫升的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适量喝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前提,但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无直接关系。短时间内过量喝水,容易导致机体不适。

谣言3:打完新冠疫苗,当天不能洗澡。

查看更多

奥密克戎来了 中医药应对效果如何?

“对国内出现的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病例,我们非常关注,根据中医几千年的疫病理论,还是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症候演变规律,结合发病季节、地域、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辨症论治。”12月1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2月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

张忠德表示,近期新的变异毒株在国外有流行趋势,中医药对疫病的分型治疗有其机理,目前对这个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还在收集中,按照中医理论体系,如果有病人出现,医生会第一时间到现场采集临床症候,分析核心病机,根据采集后的症候规律,看看和既往有什么区别,才能确定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

查看更多

人的全球化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当前,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还对全球经济、金融、政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更能体现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迫切性。

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此前称,新冠肺炎疫情将是“全球化游戏规则改变者”。其实,在疫情影响下,不只是全球化的规则正在改变,全球化的内容也正在改变。

第一,全球化正在进入人的全球化阶段。人们所熟知的资本的全球化,即资本驱动的全球化,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人的全球化,是所有人的全球化,追求的是人的身体建康、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资本的全球化是有边界、关税等一系列概念的,是世界上部分人群所关注的;而人的全球化则表现为地球村的概念,是全世界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没有人或者国家能独善其身,这是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这更加凸显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各国必须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

查看更多

面对新冠变异毒株关键要找到核心病机

“目前,各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除个别少数特殊情况人员外,均普遍应用了中医药。”在12月16日召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邴媛媛介绍,中医药深度介入治疗全过程,各地依据国家诊疗方案,规范化、同质化开展中医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奥密克戎临床表现还在收集中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治疗感染病人,促进核酸阳性转阴上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中医药参与临床救治的举措有哪些变化?

“我们发现与去年武汉、今年年初河北、云南相比较,感染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患者中医征候以发热、高热、恶寒、头痛、咽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重症患者出现气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虚损症状比较明显,而且比例比较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说。

张忠德介绍,经过深入研讨和综合分析研判,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的核心病因病机也没有大的改变,还是属于湿毒郁闭,仅仅由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不同,在征候特征上有所区别,出现了湿热侧重点不同,还有夹寒、夹热、夹燥、夹淤的表现,所以临床上这也符合中医的“三因制宜”观点。

这时,中医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今年5—6月广州疫情中共收治166例本土病例,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达到了118例,占比超过了71%,成功阻断了57例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往重症转变,效果是非常好的。”张忠德表示。

针对奥密克戎,“根据新变异毒株的临床征候,主要的中医四诊资料寻找核心病机和发病规律,才能确定它的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张忠德介绍,“目前对这个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我们还在收集中,所以我们现在还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如果有病人出现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到现场采集临床征候,分析核心病机,根据我们采集后的征候规律,看看和既往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的方案也很快会出来。”

查看更多

及时回应“两节”关切让公众更安心

公众关切无小事。随着“两节”临近,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不约而同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谋划解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真诚对话解疑释惑,已经日渐成为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正是这一次次的及时回应、迅速答复,让政府的亲和力日益提升、公信力日渐增强,让公众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社会关注的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消费市场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多个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在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物价水平明显上行,许多经济体CPI升至多年高位甚至创历史新高的大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对“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给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的判断无疑是给公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相关报道见A3版)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真诚对话解疑释惑,已经日渐成为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挑战之下,尤其需要准确把握在“两节”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上的公众需求,及时化解社会疑虑心理,从而更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查看更多

“灵魂砍价”,14亿人用药如何再减负?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朱江)“你们是不是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希望你们再努力一下!”……近日,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的“灵魂砍价”语句持续登上热搜,有网友留言说,“好感动,家人特别感谢国家,泪目了。”

张劲妮本人在给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回复时表示,医保谈判系国家医保局的工作之一,她的药品价格谈判视频在网上热传,说明老百姓非常关心医保药品的价格。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杜雪平告诉“强观察”栏目,医保谈判是指国家医保局的专家与药企授权代表协商药物价格,促使药物价格趋向合理,从而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维护国家医保资金安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查看更多

如何应对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专家:接种疫苗仍是有效手段

对于近日在一些国家出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日前紧急召开专门评估会议,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要求各国加强监测与测序工作。

奥密克戎为何“需要关注”?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奥密克戎毒株的首张图片。图片显示,相较于德尔塔(Delta)毒株的15个突变,奥密克戎毒株仅表面便有超过30个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