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来自植物的天然物质能在癌症环境中激活T细胞,从而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效果。
公报说,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因其开发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这种疗法只对部分癌症患者有效,主要原因之一是杀灭癌细胞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癌症微环境下会陷入功能衰竭。
本庶佑等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东京农工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的同行培养出了能再现癌细胞抑制T细胞功能的细胞模型。在此环境下,他们发现arvenin Ⅰ这种物质能激活受抑制的T细胞。arvenin Ⅰ的化学名是葫芦素B 2—O—Beta—D—葡萄糖苷,主要存在于葫芦科植物内。
分析显示,arvenin Ⅰ与一种磷酸化酶MKK3发生共价反应并激活MKK3,进而激活下游的p38MARK通路,从而恢复衰竭T细胞的线粒体适应性。在细胞实验中,研究团队也确认了arvenin Ⅰ能提高线粒体的耗氧量和能量生成量。
研究人员给小鼠移植癌细胞,评估arvenin Ⅰ单独使用以及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抗体联合使用的效果。结果显示,无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能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效果,肿瘤生长得到抑制,联合使用的效果则更为明显。
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体内淋巴结以及肿瘤部位T细胞的活性以及衰竭状态,确认arvenin Ⅰ能减轻T细胞衰竭,强化抗肿瘤免疫效果。安全性评估显示,arvenin Ⅰ对小鼠的体重及主要肝功能指标都没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公报说,这项研究显示了arvenin Ⅰ可作为癌症治疗中的免疫激活剂,具有应用潜力。研究人员计划与制药企业合作开展深入研究。
这项成果已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网络版上。来源:人民网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长达43年的随访中,饮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类(例如培根和香肠)的受访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13%。1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杂志《神经病学》上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用坚果、豆类或鱼类等蛋白质来源替代加工红肉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约20%。
食用红肉是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共同开展的这项新研究发现,食用大量红肉(尤其是加工红肉)还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本研究纳入了133771名基线平均年龄为49岁的参与者,其中11173人在43年后被诊断出患有痴呆症。数据来自照护健康研究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项目,这两项研究前瞻性地调查了数千名受访者的健康和生活方式,包括数十年的详细健康信息,如受试者的典型饮食,他们每2—4年更新一次。饮食方式可能会影响患痴呆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通常一份红肉是85克,大约是一块肥皂大小。与食用量最少(每天不到一份的1/10)的人相比,每天平均食用1/4份或更多加工红肉(大约两片培根或一条热狗)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出13%。研究还考虑了许多临床、人口和生活方式因素,例如社会经济地位和痴呆症家族史。
研究人员使用标准认知评估来测量客观认知功能。他们发现,加工肉类消费量较大的人群的认知功能也较差,平均每天食用一份加工肉类,认知衰老会加速约1.6年。来源:科技日报
“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与气温下降关系密切的“冬病”也进入高发期。专家建议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日常注意保暖、多饮水、保证睡眠充足。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学一科主任医师王小飞表示,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每年1月至2月初,特别是寒潮来袭前后,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处于高发态势,相关病例有所增加,中老年患者占比较高。
王小飞建议,冬季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提高警惕,日常应注意保暖,保证睡眠充足。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天气干燥,要保证每日饮水量。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患有心脑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尽可能减少冷热环境反复交替的刺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慢性病患者则需坚持服药,积极控制基础病,日常应勤测血压、血糖,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就医。
此外,冬季天气寒冷,进行体育锻炼也应格外注意。专家提示,冬季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注重运动前热身和结束后的放松活动,运动过程中也需注意适度和保暖。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赵文君)记者1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聚焦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现代化治理水平,部署各地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防控风险的制度机制,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保障。
通知要求,学校校长(园长)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学校要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大宗食材采购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实行承包经营的,应严格按照招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建立食堂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校外供餐的,应选择具备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校外供餐单位,严格实行评价和退出机制。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全面加强对本地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各地食安办、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要依职责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部门协作,定期组织开展风险交流会商,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通知指出,要持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运用,完善食品安全投诉处置机制和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来源:新华网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且以甲型流感为主。专家提醒,目前正值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流感预防,同时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密切观察、积极就诊治疗。
贵州省疾控中心主任黄艳介绍,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者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头痛等症状更为明显,发热的程度更重,而普通感冒患者流涕、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更明显,不发热或只是低热。
黄艳提醒,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者一般病程为1周左右,多在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而流感的高危人群,如65岁及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和积极就诊治疗。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萍介绍,儿童出现流感症状后,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并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接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多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均衡饮食、注意保暖;重症病例或流感并发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保护水平一般可维持6个月左右,疫苗保护力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而且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不尽相同,所以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来源:新华网
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多贴个创口贴吧……这个时候最好用创可贴。什么?创口贴和创可贴这俩完全是两种东西?除此以外,日常有些人认为的水果不能加热吃、多种药必须拉开间隔服用等等,竟然都是健康伪知识!
快来看看最新一期揭晓的“科学”流言榜,了解下真相吧。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查看更多“目前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病原(体)还是以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为主,病毒主要以流感病毒为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说。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29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结果显示,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其中,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一周上升6.2%;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查看更多近日,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通过网络透露,正在给身高136厘米的11岁儿子打生长激素,27天已初见成效,长高了近两厘米。该话题随即引发关注,并多次冲上新闻热搜。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助长,成为正反两方网友辩论的焦点。
查看更多当视物不清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先去看眼科查找原因。其实,看不清东西未必都是眼睛的错。有一种长在脑袋里的良性瘤,也会导致同样的症状,却常常被误诊。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这种隐蔽性较强的垂体瘤到底还有什么症状,对身体的影响及其治疗手段。
查看更多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超薄且超锐利的微针。这款微针能够将基于基因疗法的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无法触及的区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