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民政部日前举行的2022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获悉,为保障春节期间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各地民政部门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疫情灾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因疫情原因无法返乡、就地过年的生活困难群众,由当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就地过年的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或实物,保障他们安心过年。
春节临近,如何保障节日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伟表示,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民政部将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发放救助金。财政部、民政部已预拨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29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在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方面,民政部将指导各地密切关注、跟踪研判物价变动情况,按规定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此外,在取暖救助工作方面,民政部将指导北方地区进一步加强取暖救助,及时发放取暖补贴,提供棉衣棉被、燃料等御寒物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过冬实际困难。据悉,入冬以来,北京、辽宁等14个省份共发放取暖补贴25.5亿元,惠及425万户困难群众。
据《自然》网站25日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来自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感染者的数据进一步证明,接种疫苗有助于降低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的风险——感染过新冠病毒并接种过疫苗的人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更不容易出现疲劳和其他健康问题。
在感染新冠病毒数周、数月或数年后,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患者仍会出现疲劳、呼吸短促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据估计,高达30%的感染者(包括许多从未住院的人)会持续出现症状。
接种疫苗首先可以防止人们感染,从而降低长期新冠肺炎的发病率;从理论上讲,在突破性感染期间,疫苗还可以缩短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时间,预防人们出现长期症状。但美国耶鲁大学病毒免疫学家岩崎明子说,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关于疫苗是否能保护人们免受长时间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结果仍喜忧参半。
昨天的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在采购、加工、食用进口冷链食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就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回应称,近期在流调中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疫情与进口冷链货物有关,她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采购、加工、食用进口冷链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尽量避免网购、代购境外及国内有病例报告地区的冷链食品。如需购买,应到正规市场或商超选购,进口冷链食品可通过扫描“北京冷链”追溯码查看产品检测检验和追溯信息。采购时要避免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二是对于采购的预包装进口冷链食品,要做好包装表面消毒。建议外包装表面温度恢复到零度以上时进行消毒,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预包装表面,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或用75%酒精擦拭2次。
三是加工冷链食品时要进行清洗,避免人员和环境被污染;加工容器、砧板、刀等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单独放置;注意清洁双手,不要用手触摸眼、口、鼻,防止交叉污染;加工结束后,厨房环境和器具要彻底消毒,清洁干净,注意厨房通风。
四是进口冷链食品要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剩余食品应放置冰箱保存并尽快食用,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五是就餐提倡分餐制,鼓励使用公筷、公勺,个人餐具不混用。如有身体不适,及时按规定就医,不要自行购药、服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防疫全面胜利的曙光已然显现,但目前还不是大家掉以轻心、“放飞”自我的时刻。为了不让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付诸东流,每个人仍要紧绷严格防疫这根弦,对照有关部门的各项要求查不足、堵漏洞,扎牢扎严疫情防控网。此时此刻,我们的防疫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彻底击退疫情的胜算就会更大一点。只要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将防疫工作摆在日常生活的首位,就一定能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有力保障。
1月24日,北京市召开第27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自1月15日以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病例52例,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关联疫情累计报告病例6例,德尔塔变异株关联疫情累计报告病例46例。(相关报道见A5版)
又是一年春节即将来到,您家的年货开始置办了吗?种类繁多的年货该如何选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月14日,江西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发布提示称,春节期间年货采购,应根据自身家庭的消费量及贮存条件,理性选择食品品种与数量,保证食品贮存时的卫生质量,防止食品过期变质。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提醒,购买年货应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场所;线上购买年货,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首先应查看包装封口是否完整紧密,有无破损、胀袋等问题;然后再认真阅读包装上的食品标签,着重关注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尤其是给减肥者和慢性病患者挑选时更要注意食品原辅料和油、盐、糖含量。
另外,查看食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同时关注选购的食品该在什么条件下储藏,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有无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等规范标注内容;进口食品必须标注中文标识。
2022年春运1月17日拉开帷幕。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11.8亿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5.6%。奥密克戎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了奥密克戎输入病例,天津、河南、北京等地报告了本土确诊病例。
春运期间乘坐交通工具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各级城市针对春运有哪些防疫要求?春运路上如何做好个人疫情防控?有关部门负责人权威回应,解答公众关心的关于春运疫情防控多个实际问题。
乘坐铁路出行,高铁上万一发现涉疫旅客怎么办?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下火车时过了48小时,能否出站?
国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朱文忠介绍,铁路部门制定了春运期间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下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如果火车上出现涉疫旅客,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将涉疫旅客安排在列车隔离席位。二是安排涉疫旅客在前方车站下车,移送地方防控部门。三是对涉疫旅客所处环境进行封闭。四是将涉疫旅客所处车厢旅客信息推送至国家级疫情防控管理平台。五是对涉疫旅客所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目前已能提供购票出发地与到达地疫情防控政策实时查询功能,可以方便查看各出发站和终到站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认定政策、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最新要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中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渐加深的阶段,老年人整体存在长寿但不健康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此前介绍,约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另有4000万失能老人。
2021年11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
1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简报显示,全球过去30天上传的基因序列中有58.5%为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正在迅速取代其他变异株。
1月17日,春运大幕开启。奥密克戎毒株在我国出现跨省传播,上海、广东中山、珠海1月13日以来新增感染者报告感染奥密克戎毒株。那么,奥密克戎在我国的传播对春运会有影响吗?
各类出行均加强运力供给
据介绍,2022年春运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1.8亿人次,日均2950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5.6%,较2020年同比下降20.3%,较2019年春运同比下降60.4%。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上了年纪大都会有膝盖疼、行走不便的表现,这就是关节退行性疾病,通常意义上指的是骨关节炎。由于膝关节承受了人体大部分的重量,每天还要载负荷运动,如果活动过多或负重过大,很容易出现关节磨损,随着年龄的增长,磨损程度越来越重,就产生了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以关节尤其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变形为特征,病人年纪越大,患病时间越长,症状也就越重。
目前还没有办法根治骨关节炎,药物治疗大多是为了控制症状,而这些症状中疼痛又是最折磨人的,因此止疼药就成了对付骨关节炎的常用手段。
过了腊八就是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推杯换盏在所难免。而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恰好正在吃药,那就要注意了:吃药和喝酒,一点都不配哦。尤其是正在服用下面这些药,您可千万别喝酒!
1头孢类药物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某些药物由于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化学结构,用药后若饮酒,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特别提醒,在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头孢类药物。用药7天内不能饮酒,同时禁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使用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以及使用酒精处理皮肤。
此外,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与乙醇也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分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