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疫情呈现多点多地散发态势,虽然被感染患者以轻症居多,但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更隐匿,防控难度也有所增加。那么,针对新冠病毒的防疫措施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呢?
病毒传播更快但重症较少
此轮新冠疫情的主要变化集中在新冠病毒变异株和患者病情程度两方面。
一是病毒传播更快更隐匿
此次疫情的主要病毒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其他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尤其是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目前,我国多地出现的新冠疫情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其原因都与之相关。
从全球范围来看,因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疫情反弹不在少数,即使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仍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国外一些地区因疫苗接种率较高就放松了防控措施,导致疫情反弹后感染人数快速上升。
今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苏翊鸣几位冰雪小将小小年纪却散发出强大的自信与坚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别人家的孩子”。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受到他们年轻、优秀的刺激,回过头来怎么看自家孩子都不顺眼。
尊严与自由,是成长中的必需品
其实,孩子的成长绝不仅仅因其自身的努力,就像谷爱凌妈妈尊重她的第三跳决定,鼓励她享受自己的比赛;苏翊鸣父母支持他离开演艺道路,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他们健康开朗的性格,都离不开家人的尊重和鼓励。
好的家庭教育有两个特别重要指标:尊严和自由。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
我女儿5个多月时,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带她的阿姨总是从她的小手里抢过瓶子:“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女儿还是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抓住药瓶子,痴迷地拧瓶盖。后来,我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5-6个月的孩子开始学习手指精细化动作,拧瓶盖对小肌肉的发育有大益处,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所以,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剥夺它。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连续几天本土新冠病毒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多于确诊病例。尤其近三天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例如,3月25日新增数据为1280(确诊病例)+4320(无症状),3月26日新增数据为1217(确诊病例)+4333(无症状),3月27日新增数据为1219(确诊病例)+4996(无症状)。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大量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力?无症状感染者增多,是不是更难防控了?3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请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多、比例高是本轮疫情的明显特点。”张伯礼解释,这一特点不仅与病毒本身有关,也与及时筛查、尽早发现感染相关,更与疫苗接种密切相关。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22日举行的就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社会关注进行了回应。
本轮疫情已波及28个省份
数据显示,3月1日至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份。
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米锋表示,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日前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心痛。
米锋表达了对白晓卉的深切哀悼,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以及所有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平台阶段,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3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督察组赴10个省份开展督查工作,查漏洞、补短板,以问题为导向督促落实整改,尽快阻断社区传播。
“14天封控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与回忆。”3月17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疫情管理模式从封闭式转为准封闭式,年近七旬的土木工程系教授叶志明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句话。
这14天中,除了日常教学,他还为本系的青年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座谈会、示范教学课与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线辅导,与新疆塔里木大学开展远程沉浸式课堂教学,主持他牵头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会议……此外,他在春日的阳光下,在封控楼阳台上,为系里老师们献上了特殊礼物:小提琴曲《我的祖国》。
上海大学在上海高校中最早进入了校园封闭式管理,受疫情影响,3月13日起,上海60多所高校开启了闭环管理模式。与叶志明一样,上海高校的教师们在校园里与72万名学子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无论课程教学还是后勤保障,他们面对困难挺身而出。
老坛酸菜“塌房”了。
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部分老坛酸菜竟靠“土坑工艺、足踩发酵”。据报道,这种“土坑酸菜”制作极其“狂野”:制作人员或穿拖鞋或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边抽烟边干活,抽完烟头直接扔在酸菜上。整个制作过程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抛去卫生与否不说,酸菜这类腌制食品本身就让不少人又爱又怕——喜欢它们的风味却又担心食用会影响健康。
那么,这种担心是小题大做还是真有必要?科技日报记者为此专访了食品和营养专家,看看他们怎么说。
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国内多地疫情。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赖晓全提醒,潜伏期更短、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在体外环境表面上的存活时间更长,且感染后多数症状不明显,隐匿性强,更易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这是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他建议,居民要牢记以下四个方面防护措施。
积极配合防疫政策
“首先,要积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赖晓全说,面对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措施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民核酸筛查尽可能发现感染者,积极流调尽可能发现暴露人员,集中隔离避免社会面传播,重点人群筛查防患于未然。作为普通大众,要充分相信国家在抗疫战场上的努力和付出,积极配合、落实国家的各项防疫政策和措施,特别应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不信谣,不传谣,争做防疫城墙上的坚实砖瓦。
当前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发展。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公众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控制部主任陈玉坤围绕“防、控、减”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首先是防。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密闭空间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要坚持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前检查系带牢固性、调整鼻夹位置,金属条朝上、颜色一面朝外,整个口罩覆盖口鼻全部,并且检查气密性。多层佩戴口罩其实并不利于增加口罩的过滤性能,而且还会增加空气的阻力,影响呼吸通畅。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注意做好手卫生,增强防范意识和防控知识,保持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用后的口罩、不随意吐痰。
其次是控,要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自我进行健康监测,新冠核酸检测以及刚开始的抗原检测是发现感染的有效手段,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隔离管控措施,才能避免因延误发现导致疫情播散。所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要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诊治。
最后是减,减少非必要外出、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去通风不良的场所;说到底,居家是最好的防护。居家时,要勤通风。外出回家、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外出衣物经常换洗;注意居家卫生,家具表面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餐具。门把手、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消毒;容易腐蚀的物体表面或者手机、键盘等可以用酒精擦拭;大面积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配制和使用消毒剂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心态,营养均衡、适度劳逸、保持良好生活规律,抵御病毒侵袭。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新冠疫情。不定期的核酸检测、不少居民小区被封控、熟悉的人被隔离、同事因疫情无法到岗、“神兽”再次开始“网课”……市民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再次被打乱,不安、恐慌情绪又悄然袭来。
再次面对疫情侵袭,普通市民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如何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林国珍、副主任金海燕在为大家支招时特别提到:从容应对疫情,需要提升“心理韧性”。
与其无谓焦虑,不如接纳现实应对变化
当前,多家医院门诊服务进行调整,我们该如何应对医疗服务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