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与气温下降关系密切的“冬病”也进入高发期。专家建议应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日常注意保暖、多饮水、保证睡眠充足。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全科医学一科主任医师王小飞表示,人体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每年1月至2月初,特别是寒潮来袭前后,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均处于高发态势,相关病例有所增加,中老年患者占比较高。
王小飞建议,冬季应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提高警惕,日常应注意保暖,保证睡眠充足。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天气干燥,要保证每日饮水量。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患有心脑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尽可能减少冷热环境反复交替的刺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慢性病患者则需坚持服药,积极控制基础病,日常应勤测血压、血糖,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就医。
此外,冬季天气寒冷,进行体育锻炼也应格外注意。专家提示,冬季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注重运动前热身和结束后的放松活动,运动过程中也需注意适度和保暖。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赵文君)记者1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聚焦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现代化治理水平,部署各地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防控风险的制度机制,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保障。
通知要求,学校校长(园长)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学校要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大宗食材采购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实行承包经营的,应严格按照招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建立食堂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校外供餐的,应选择具备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校外供餐单位,严格实行评价和退出机制。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全面加强对本地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各地食安办、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要依职责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部门协作,定期组织开展风险交流会商,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通知指出,要持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水平,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运用,完善食品安全投诉处置机制和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来源:新华网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且以甲型流感为主。专家提醒,目前正值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流感预防,同时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密切观察、积极就诊治疗。
贵州省疾控中心主任黄艳介绍,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者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头痛等症状更为明显,发热的程度更重,而普通感冒患者流涕、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更明显,不发热或只是低热。
黄艳提醒,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者一般病程为1周左右,多在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而流感的高危人群,如65岁及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因此需要密切观察和积极就诊治疗。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儿童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萍介绍,儿童出现流感症状后,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并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接受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多休息、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均衡饮食、注意保暖;重症病例或流感并发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专家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保护水平一般可维持6个月左右,疫苗保护力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而且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不尽相同,所以建议6月龄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来源:新华网
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小口子,流血不多贴个创口贴吧……这个时候最好用创可贴。什么?创口贴和创可贴这俩完全是两种东西?除此以外,日常有些人认为的水果不能加热吃、多种药必须拉开间隔服用等等,竟然都是健康伪知识!
快来看看最新一期揭晓的“科学”流言榜,了解下真相吧。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查看更多“目前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病原(体)还是以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为主,病毒主要以流感病毒为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说。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29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结果显示,流感总体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其中,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一周上升6.2%;不同省份间流感活动水平有所不同,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查看更多近日,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通过网络透露,正在给身高136厘米的11岁儿子打生长激素,27天已初见成效,长高了近两厘米。该话题随即引发关注,并多次冲上新闻热搜。要不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助长,成为正反两方网友辩论的焦点。
查看更多当视物不清时,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先去看眼科查找原因。其实,看不清东西未必都是眼睛的错。有一种长在脑袋里的良性瘤,也会导致同样的症状,却常常被误诊。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这种隐蔽性较强的垂体瘤到底还有什么症状,对身体的影响及其治疗手段。
查看更多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超薄且超锐利的微针。这款微针能够将基于基因疗法的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无法触及的区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查看更多通过对十多项研究数据的分析,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饮用咖啡或茶与罹患头颈癌(包括口腔癌和喉癌)的风险降低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癌症学会同行评审期刊《癌症》的Wiley平台。
头颈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而茶和咖啡等流行饮品中含有强大的抗癌和抗炎物质,可能减轻致癌物质的部分影响。不过此前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国际头颈癌流行病学协作组织不同科学家开展的14项研究的数据。他们汇总了9548名头颈癌患者和15783名未患癌症的对照者的信息后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饮用超过4杯含咖啡因咖啡的人罹患头颈癌的总体风险降低了17%。具体而言,罹患口腔癌的风险降低了30%,罹患喉癌的风险降低了22%;而每天饮用3—4杯含咖啡因咖啡与下咽癌风险降低41%有关。而即使饮用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也能带来一些好处,可使口腔癌风险降低25%。
研究还发现,每天饮用1杯或更少的茶,可使头颈癌风险降低9%,下咽癌风险降低27%。
研究人员强调,咖啡和茶的饮用习惯相当复杂,还需要更多数据,进一步研究相关影响。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在会上表示,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在某一个阶段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缓解。
一是自我心理调适。谢斌说,我们既不要沉溺在心理的不适当中,也不要过分强求自己立刻将其摆脱掉。要先接纳这种状态,与这种状态和平共处,同时寻找可能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比如一些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来调整心态。不要去钻“牛角尖”,同时采取一些基本的减压方法。“可以学习深呼吸的训练,包括冥想、正念、瑜伽、太极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减压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