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就诊费用医保怎么报?患者网上看病医保能报销吗?哪些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用药被临时纳入医保?
1月7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对优化医保支付政策、执行临时医保药品目录、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
记者了解到,面对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近期已有多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关医保政策,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费用负担。
近期,有网友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眼部酸痛、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
此前,《自然·通讯》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新冠病毒可导致眼部不适和视网膜炎症。而《柳叶刀》发布的大型前瞻性观察研究也显示,即使接种过疫苗,仍有24.8%—27.7%的新冠感染者会出现眼睛酸痛的症状。
感染新冠病毒对心脏会产生什么影响?感染和康复期如何正确补充营养?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度过窗口期
“新冠病毒感染大部分5至7天症状好转、逐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肌,一般发生在感染新冠两周以后。出现比如心电图发生一些变化,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时候有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晕厥等症状。”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说,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要及时到医院查心肌酶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心肌酶成倍增高,医生会根据其他相应的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肌炎。出现心肌损伤,不要恐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度过窗口期,从而逐渐修复。
中青年感染者更容易导致心肌损伤。周玉杰分析,中青年活力强,活动量大,容易造成心肌损伤。这些人群在感染和康复期做到膳食均衡很重要,保持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的均衡,工作和生活做到适度,最好不要熬夜。
康复期的运动要适量。周玉杰表示,剧烈的有氧运动会造成心率很高、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肌修复;过度的无氧运动比如器械锻炼等,会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在心肌里面堆积,对心脏的恢复也不利。要控制好运动强度,最好不要超过平时运动的1/3,两周后再慢慢恢复到平时的运动量。
有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应该格外注意保护心脏。周玉杰说,感染和康复期间要保持合理膳食,做到心态平衡,避免焦虑情绪。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
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近日,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人数的增多,如何有效地消毒成为热议话题。有公众提出,紫外线消毒杀菌率高达99%,用于降低新冠病毒传染致病性0.3秒的时间就足够了。
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家庭防疫,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是否靠谱?
据全球通用流感疫苗开发基金会统计,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全球已经有129款通用流感疫苗在临床前研究阶段,28款进入临床阶段,其中有5款进入临床Ⅲ期试验。
冬季是流感高发期,我们每年都需要打不同的流感疫苗,以应对当年的流感流行毒株,而研发通用流感疫苗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
日前,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的实验性通用流感疫苗。在动物试验中,这款疫苗可诱导小鼠和雪貂对所有20种已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毒株产生抗体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刊发于《科学》杂志。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通用流感疫苗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楠博士以及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郭宇教授。
目前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逐渐康复,然而,不少人担心,如果新冠病毒的毒株不同,是否会再次感染。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请他就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转阴后3—6个月内发生二次感染概率较低
“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病毒株变异以及后期个人防护有关。”张伯礼说,相较于早期变异株,奥密克戎可能引发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复感染。
不过张伯礼表示,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尚未有大样本人群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株感染后持续免疫的具体时间,但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根据当前临床观察,感染后3—6个月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不少网友表示,他们感染新冠退烧之后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有的是干咳停不下来,有的是浓痰咳不出去。请问专家,这两种情况分别应该吃什么药来缓解呢?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表示,不但是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会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感染早期的表现比如发烧、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改善了,但遗留了咳嗽、咳痰的症状,叫感染后咳嗽或者感冒后咳嗽,主要是由于病毒损伤了气道黏膜,黏膜下神经暴露导致平滑肌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气道收缩。”杨汀说。
近期,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使核酸和抗原都转为阴性,仍然存在胸闷气短的情况,有时心率还会在短暂活动后快速升高。
那么,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与心肺器质性变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于年龄较大、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感染新冠后可能会使一些基础疾病复发或严重,从而导致胸闷气短、心率升高的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相继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优化核酸检测、居家监测治疗、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老年人疫苗接种等热点问题作出权威回应。
核酸检测如何优化?聚焦较高风险区域和人员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主要从四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针对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王丽萍介绍,重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感染风险较高的,如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第二类是从业环境人员较密集、接触人员较频繁、流动性较强的,如商超工作人员、快递员、外卖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