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163个新物种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田晓航)“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专家创新大讲堂19日至20日在京举行。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丰硕,初步统计发现新物种163个,为现代中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在大讲堂做特邀报告时表示,2011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产出一系列成果。

据介绍,基于普查获取的实物和数据资料,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批新物种和新药源,并对祖国的传统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在传承古代本草精华的基础上有了创新性应用和发展。例如,普查期间在西藏发现了苦枸杞,而现在食用的枸杞大多味甜,研究发现其性味经历了由苦、微寒逐渐演变为甘平的变迁。

同时,科研人员针对省域、县域、大河大川等范围的中药资源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一批特色成果。黄璐琦举例说,《新资源的发现及功效研究》中对普查中发现的79个新物种的研究显示,60%的新物种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由多位植物学专家和药学家参与筛选汇集而成的《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收录我国464种濒危药用植物,对其中151个代表种进行了科学和系统描述,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在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基础上,普查还推动了构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来源:人民网

开学返校 这份个人防疫指南请收好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全国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开学。返校前后,学生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孟婕。

孟婕表示,返校前,学生要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症状未消失前,暂缓返校。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返校可能需要远行。途中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尽可能不扎堆,随时保持手卫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途中出现发热、干咳、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对症服药。

返校后,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外出,非必要不聚集;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等场所时,注意与他人保持合理社交距离;遵循呼吸道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住校学生要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定期通风换气。

孟婕提示,在校如出现身体不适,及时报告,不带病上课,接触老师、同学或就医时要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来源:人民网

什么是诺如病毒?如何预防?中疾控最新提示

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14日发布诺如病毒胃肠炎健康提示称,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

中疾控提示个人和家庭,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要保持手卫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另外,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好环境清洁消毒;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等。

查看更多

隔日禁食+锻炼=脂肪肝克星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营养研究人员对80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遵循隔日禁食和锻炼的人能够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细胞代谢》杂志上。

查看更多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影响几何

近日,武汉、西安、黑龙江等多个正在进行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的地方,出现了不少争议。一些参保职工质疑,认为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少了,自己吃亏了。一时间,这个话题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什么要开展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方式改革?个人账户划入少了,是不是真的吃亏了?针对一些网友和群众关注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震。

查看更多

朱涛委员:让高效疫苗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近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几乎每天都泡在位于上海的疫苗工厂里。国内一流的mRNA技术平台产业化基地就在这里,这是针对现有新冠病毒变异株有更好保护效果的新一代疫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

查看更多

未来食品,“营养”美好生活

未来食品基于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正在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查看更多

现在还有必要继续戴口罩吗?专家详解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一些网友认为,大规模疫情已经过去,没有必要继续佩戴口罩。那么,现在已经可以摘下口罩了吗?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张洁。

查看更多

把白求恩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全程

一尊2.2米高的诺尔曼·白求恩医生的雕像,矗立在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院中央。

自从1976年这座雕像安放于此后,学校新入学的医学生、入职的医护人员都要在它面前背诵毛主席名篇《纪念白求恩》。

查看更多

郝海平委员:用创新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如何探索有组织科研创新模式,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如何优化学院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布局?如何深化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深造率……2月9日,站在中国药科大学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交流会现场,该校校长郝海平向师生们抛出学校今年14个攻坚克难专项行动的思路。

“我们要一起携手,共闯深水区、无人区,拿出‘看得见、说得出、师生认’的亮点成果,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这是郝海平履新校长一职半年多后,试图带领这所药学高等学府迈出自我革命的第一步,也是他当选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建言献策的思索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