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在5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综述分析显示,接触细颗粒空气污染物(PM_2.5)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最新研究从2000多项之前研究中,确定了51项评估环境空气污染与临床痴呆症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在过去10年内发表的。
科研团队发现其中16项研究符合综合分析的标准。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PM_2.5的,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是这些研究中第二常见的空气污染物。
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PM_2.5与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他们发现,空气中PM_2.5年均暴露量每增加2微克/立方米,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7%。证据还表明,痴呆症与接触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空气污染与罹患痴呆症风险的关联可能小于吸烟等其他风险因素,但由于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人数众多,对人口健康的影响也很巨大。目前,全球有5700多万人罹患痴呆症,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3亿。其中高达40%的病例被认为与潜在的可变风险因素有关,如接触空气污染物等。
研究人员指出,鉴于痴呆症病例数量巨大,确定可变风险因素以减轻疾病负担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接触PM_2.5和其他空气污染物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个人行为的变化而改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管才能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来源:科技日报
你知道吗,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发生与饮食有微妙的联系。它们与神经递质的产生密切相关,而神经递质的产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支持,包括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酰胺)、矿物质(锌、铜、铁和镁)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这些营养物质被包含在各种食物中,比如粮谷类食物中含有锌、铜、镁;鸡蛋、乳酪、酸奶中含有酪氨酸、谷氨酰胺、锌、镁;豆类、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含有各种维生素等。
由于长期不平衡的饮食习惯,造成机体某些营养素缺乏,进而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今天就来跟大家分析一下饮食和情绪的关系,识别那些“吃”出来的抑郁和焦虑。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抑郁情绪?
镁与抑郁:
研究表明,抑郁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镁可以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所以很多人为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几乎不食用主食,是非常不可取的。
维生素B12与抑郁:
维生素B12的缺乏可以通过活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引发高尿酸血症、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以上均可导致神经毒性,从而导致精神抑郁。
锌与抑郁:
锌元素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它有助于保持内分泌功能的平衡,在调节大脑回路和认知功能方面发挥了多重作用。因此,锌元素也是情绪的调节剂。锌元素浓度的下降会危及神经的可塑性,长期会加重神经心理和精神功能的衰退。锌元素的补充能够更快速和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
抗氧化维生素与抑郁:
抗氧化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其中维生素C与维生素E在内皮信号级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的氧化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叶酸与神经递质合成有关,叶酸缺乏会导致甲基丙二酸与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会加剧抑郁的发生。
蛋白质与抑郁: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每天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时,一定要满足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长期缺乏会造成机体蛋白质失衡,尤其是色氨酸、甲硫氨酸。中枢神经系统大概有2%-3%的色氨酸用来合成5-羟色胺(5-HTP),5-羟色胺与人的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各类营养素如何影响人的焦虑情绪?
目前很多数据表明,饮食营养与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焦虑: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鱼类,如鲭鱼、鲱鱼、胡红点蛙鱼、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焦虑症者体内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通过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
钙与焦虑:
有些性格不稳定的人群,有可能是缺钙引起的,可以多吃一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乳酪、紫菜、牛奶等食物。由于机体长期缺钙,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就会心神不宁,而上述食物就是很好的钙源。
镁与焦虑
镁离子的缺乏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血浆浓度增加,从而促使焦虑行为的增加。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等食物中,尤其是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镁,而精制面粉、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镁的含量并不高。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
高脂饮食与焦虑
近年来以高脂为主要特点的饮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短期摄入高脂饮食可以降低焦虑反应,然而长期的高脂饮食,会使大脑产生不稳定的因子,让人的情绪不稳定,易引起焦虑的发生。
低糖高蛋白饮食与焦虑
低糖高蛋白饮食常作为减肥的一种饮食模式,但是长期的低糖高蛋白饮食会使体内积聚大量的酮体,影响大脑5-羟色胺的释放。这种饮食模式能够引起机体疲劳、头晕、头痛、烦躁、混乱和睡眠等问题。
拥有美好心情,到底应该怎么吃
那么应该怎么吃才算“吃得好,吃得美”呢?
方法一:推荐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为宜
1.谷薯类为主
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g,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2.餐餐有蔬菜
每天摄入300-500g,深色蔬菜(菠菜、油菜等)占1/2。
3.天天吃水果
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奶类豆类不能少
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奶类摄入量相当于液态奶300g/d,豆制品相当于大豆25g/d以上,适量吃坚果。
5.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周水产类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
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方法二:结合中医食疗,助力情志调节
1.喜:喜乐过度有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气血涣散,不能濡养心神。
推荐:莲子芡实粥
功效:具有滋肾固精、健脾宁心、止遗之效,适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脾肾虚者食用。
材料:莲子20g,芡实30g,大米50g,冰糖、枸杞适量。
做法:加水炖煮至米烂即可,或将莲子、芡实研磨成粉,与大米同煮至米烂时即成。
2.怒:大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易出现精神抑郁、头昏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
推荐:鸡肝菠菜粥
功效:养胃补肝,解毒散热,是春季补肝护肝的营养药膳,适合脾胃虚弱者和儿童食用。
材料:菠菜5棵,鸡肝100g,粳米100g,油、盐、姜丝、葱丝、料酒适量。
做法:菠菜、鸡肝洗净,粳米淘洗浸泡20分钟,鸡肝切片加少许料酒腌拌片刻。锅中水烧开放入鸡肝焯烫变色,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锅中水烧开放入粳米,大火熬煮并搅拌均匀,然后加盖小火慢熬,把菠菜焯烫过凉水,米粥变稠加入3毫升色拉油搅拌均匀,加入鸡肝、葱、姜丝,再加适量的盐继续熬煮5分钟,加入少许胡椒粉及烫过的菠菜,加入少许鸡精、香油,搅拌均匀。
3.思:思虑过度则伤脾,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甚至引发抑郁症。
推荐:苹果小米粥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养心、益气减肥。
材料:苹果1个,小米100g。
做法:苹果去皮去核后切小丁,高压锅中先放入水,再放入小米,然后放入苹果丁,加盖放到炉子上大火烧开,上汽后转小火煮20分钟。
4.悲:悲伤过度则伤肺,久而不节就会损害内脏。
推荐:冰糖雪梨川贝粥
功效:滋阴润肺,补益气血。
材料:雪梨1个,川贝20g,枸杞15g,大枣2个,银耳、冰糖适量。
做法:把雪梨切丁,把上述材料洗净一起放入锅中,煮开后调至小火30分钟即可。
5.恐:过恐则伤肾,可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调。
推荐:皮蛋牡蛎粥
功效:滋阴、降火、美容。适用于操劳、熬夜过度之阴虚燥热、神疲、面色无华者。
材料:皮蛋2个,牡蛎100g,米100g,盐、胡椒粉、葱花适量。
做法:将牡蛎洗净,将米放在锅里加清水,皮蛋切丁,将米煮开后转小火盖上盖子小火煮20分钟左右,关火焖至米粒软烂后再开大火煮至粥变的黏稠,放入皮蛋和牡蛎中火煮十分钟,加入盐、胡椒粉,出锅前撒上香葱即可。来源:北京青年报
微信公众号提问
我们家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大班了,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说话分不清主次,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专家观点
春江幼儿园老师刘若钰:生活中,有的孩子能说会道,表达能力非常强,有的孩子有表达意愿但不知道如何开口,或者说话分不清主次、重点,这就是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0岁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单词到连句,幼儿的语言发展非常迅速。一般来说,四岁孩子的词汇量应该在1600个至2000个,五岁是2200个至3000个,6岁的词汇量可达到3000个至4000个。因此,家长们要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会说话、敢于表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交手段。孩子天生性情各异,当孩子有表达的意愿但又不知如何开口时,作为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正确引导。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羞于表达的原因。往往性格方面是与生俱来的,这些内在因素造成幼儿的个体差异。其次,家庭环境影响是外在因素。如父母生性腼腆,缺乏环境去刺激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再有,父母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呢?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这不仅是口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家长要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进行干预和评价,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条件。可以提示孩子讲话时做好准备、放慢速度、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即使说错也不必紧张、焦虑和不安。特别是对于生性胆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不要在孩子毫无思想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横加指责,使其受到惊吓。其次,家长不做孩子的“代言人”,想让孩子能够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应多鼓励、多喝彩。家长应当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励和表扬。
除了在他人面前鼓励孩子尽量表达,家长还要多让幼儿复述故事,这是孩子“会说”的重要渠道。在一定时期,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且幼儿能够从故事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最有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幼儿记忆力,更能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要让孩子融入自然中,给孩子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到乐趣,想说、爱说。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战胜了癌症!”邢继春自豪地说道。
第一次见到邢继春,很难想到这样一位容光焕发、散发着满满精气神的优雅女士曾经是一位被癌症判过“死刑”的人。
在2015年的一天,邢继春无意中摸到肚子上有个肿块,去医院检查被确诊癌症。“那时候突然觉得掉进了无尽的深渊,人生也没有了方向,只剩下无尽的黑暗。”邢继春眼眶中泛起泪花,用颤抖的声音回忆着说。
正当茫然无措时,邢继春遇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李大夫。李大夫对她的病理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劝慰道:“不要着急,有问题咱们就想办法解决,首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疾病。”
入院后,经过相关治疗,进行了手术,邢继春肚子里的“定时炸弹”被安全“拆除”。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邢继春的各项指标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
“乐观的心态是我康复的秘籍。”邢继春说,她从来不会去计较每次的化验报告,也不会去网上搜索那些令人不安的术语,而是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沉浸在其中。
在确定自己的身体状态恢复得不错后,邢继春就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练习模特步和跳舞,活动量不算太大,每天都是充实的生活,减少了很多胡思乱想的机会。
在李大夫的鼓励下,邢继春经常和模特队里的姐妹们一起外出参加演出,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美丽的身影和足迹。精致的妆容、靓丽的时装、优雅的姿态,无不体现出她的自信与活力。“快乐是最好的良药,能够医治病痛。”这是邢继春当时内心的想法。
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李大夫始终鼓励她,给予她心灵上的支撑。每每想起李大夫,她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津津有味地读起聊天记录中的感人话语。
每次去复查,用邢继春的话来说,“好像走了一趟鬼门关”。对此,邢继春刻意去屏蔽一些东西,放下一切心理包袱,一晃就是8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复发。“癌症并不那么可怕,应该乐观豁达,勇敢面对。”她说。
得益于对肿瘤基础研究的进步和抗癌新药的不断推出,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逐年提高。此外,国家每年还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癌症防控策略,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癌症患者得以拥抱生命的阳光、向阳而生。来源:人民网
本报电 (邱煜雯)日前,罗氏血液疾病领域创新产品优罗华(通用名:维泊妥珠单抗)在中国正式商业化上市,标志着中国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迎来新的治疗选择。
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整体淋巴瘤五年生存率仅为38.4%,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2030年总体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仍有差距。近年,淋巴瘤创新疗法和前沿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契机,带给血液疾病患者更多的期待,也让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淋巴瘤分型众多,患者治疗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说,“这些年,患者及其家庭面对治疗的经济负担始终是病友群体内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希望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在医保基本保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拓展更多的创新支付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从创新疗法中获益。”
自2020年起,在国内药物监管领域创新政策的支持下,优罗华?作为淋巴瘤临床治疗急需创新药之一,陆续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天津自贸区通过先行先试政策,被纳入药品目录用于临床。同时,根据政府公示信息,包括天津惠民保、海南博鳌乐城全球特药险在内的地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已将其纳入创新特药保障范围。来源:人民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联合当地卫健委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增设强制报告“红橙黄”三色预警功能。当未满14周岁女孩登记入院后,如果有妊娠怀孕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红色预警,提醒接诊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报告,同时通过强制报告平台向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报告。
值得一再普及的是,强制报告不是道德选择而是法定义务。当公职人员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组织、从业人员,比如老师、医生等,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及面临不法侵害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是他们的法定义务,不报告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受到处罚。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房颤或心肌病这两种疾病的风险吗?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斯密特心脏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长有棒球形状的圆形心脏的人比心脏形状更长、更像传统心形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出现上述两种心脏疾病。相关论文3月29日发表在《细胞》旗下期刊《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深度学习和先进成像分析来研究心脏结构的遗传学。结果发现,拥有圆形心脏的人患房颤的可能性增加了31%,患心肌病的可能性增加了24%。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库的38897名健康人的心脏磁共振图像后,确定了这种风险。使用相同的数据库,研究人员又使用计算模型来识别与这些心脏疾病相关的心脏遗传标记。通过圆形心脏的遗传学研究,他们发现了4个与心肌病相关的基因:PLN、ANGPT1、PDZRN3和HLADR/DQ。这些基因中的前3个也与发生房颤的风险更相关。
斯密特心脏研究所专家说,一个人的心脏形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通常会变得更圆,尤其是在心脏病发作等重大事件之后。
研究作者之一、斯密特心脏研究所心脏病学系主任克里斯汀·M·阿尔伯特表示,心脏形状的改变可能是疾病的第一个迹象。了解心脏在面对疾病时如何变化,再加上现有的更可靠、更直观的成像支持,这是预防两种常见心脏疾病的关键步骤。来源:科技日报
进入春季,随处可见静电烦恼。静电容易造成衣物紧贴身体,影响美观,且容易沾灰,还会使发丝飘竖起来、皮肤有触电感等。为何春季静电特别多?有什么措施可以缓解或摆脱静电的烦恼?
专家介绍,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外在摩擦作用下,导致电荷聚集在某个表面形成静电。春季时,人们穿的衣服化纤类材质偏多,衣服之间、衣服和皮肤之间互相摩擦容易产生大量电荷。而春季空气和皮肤往往较为干燥,电荷没有途径释放,积累的电荷产生的电压便会越来越高,导致静电放电刺痛皮肤,严重的还会引起焦躁、胸闷等异常状况。
如何有效防止静电烦扰?中国日用化工协会副理事长、家居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石荣莹介绍,防静电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防止电荷积累,让它能及时顺利释放掉。
首先,要保持湿润,可以通过房间加湿、皮肤涂抹润肤产品等保持湿润,可防止电荷的聚集。其次是衣服材质选择,可尽量多选纯棉类织物。再次,在织物清洁与护理时辅助使用一些抗静电产品,比如柔顺剂、抗静电洗衣液、抗静电喷雾等。柔顺剂是在最后一遍漂洗时加入,其含有的阳离子会吸附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阳离子膜,起到屏蔽、中和负电荷的功能,不让负电荷积累,进而消除静电。抗静电洗衣液是一种去污和抗静电二合一产品,不过其抗静电能力弱于柔顺剂。此外,抗静电喷雾作为一种便携式产品,可以在出门时对衣物喷一下,即可瞬时消除静电烦扰。来源:人民网
本报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秀艳)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患者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4月1日后相关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有关事项。
《通知》明确,调整新冠患者医保报销政策。将住院费用全额保障、门诊专项保障等特殊保障政策转为常规医疗保障政策,参保患者符合规定的新冠医疗费用与其他乙类传染病实施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各级医保部门对符合规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费用要及时进行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分类救助。
《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诊疗方案内的医保目录外新冠治疗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国家医保局完善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根据价格水平实施分类管理。国家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内未纳入医保目录的新冠治疗药品,被列入《关于完善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分类管理的通知》中“疗程治疗费用与医保目录内同类药品差异较小”类别的,可临时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支付水平可在目录内乙类药品的基础上适当下调。
《通知》自2023年4月1日起执行,以患者入院或就诊时间计算,《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医保发〔2023〕1号)同步停止执行,相关政策视疫情发展形势再行调整。来源:人民日报
学子留学海外,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生活中难免出现换季时感冒、运动中受伤等情况,需要在当地就医治疗。不同国家的医疗系统和看病流程有所不同,正因如此,留学在外需要提前了解当地看病就医的渠道和方法。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美国、英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在留学国寻医问诊的经历有一定代表性。总体而言,学子在出国前,需了解并购买当地的医疗保险,降低健康风险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应熟悉留学国的医疗制度概况和就医流程,有的放矢地学习一些专业医疗词汇,确保就诊顺畅,健康顺利地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