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学看待疫情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回答了媒体提问。

查看更多

新冠疫情不再“国际关注”,后续如何防控

“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我国目前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这一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在新冠病毒感染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世卫组织会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续应如何防控?与会专家一一作出解读。

新流行株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查看更多

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进行了解读。

梁万年说,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当前疫情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二是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总体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三是通过人群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全球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四是各国的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在加强。

查看更多

大规模近距离接触,会“二次感染”吗?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大景点人头攒动。虽然人员密集,但由于天气转暖,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担心,如此近距离接触,再加上新的毒株出现,会不会再次感染?就此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和抗体仍有效 “二次感染”风险较低

“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病例有增加趋势,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疫情。”5月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查看更多

不能单纯以眼压高低来评判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症状隐匿,不易被察觉。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当眼压升高的程度超过视神经耐受,就会出现特征性视神经萎缩以及视野缺损。正常眼压的维持是依靠眼内房水产生和流出的动态平衡达到的。房水流出眼外通道的一个重要位点就是房角,正常情况下,房角处于开放状态。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或关闭状态,临床上大体分为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

查看更多

科技改变生活:外骨骼助你身轻如燕

你能轻松举起50公斤的重物吗?你能举臂500次无压力吗?

当我们梦想着拥有科幻大片中的超能力时,一些特种机器人产品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前些年在上海街头,就曾出现一位身穿外骨骼设备的外卖小哥,背着重达百斤的外卖箱行走爬楼,却身轻如燕。如今,中国电科研制的一款名为“白虹”的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因其动力系统被放置在髋关节两侧,所以叫髋关节绑缚式外骨骼。

“它通过高性能控制算法,能实时检测人体运动状态,分析得到人体运动意图,自动跟随使用者的腰部、腿部运动,为人体提供有效助力。”中国电科21所高级工程师、外骨骼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王春雷说,“它十分聪明。”

确实,穿上这副“十分聪明”的装备,记者刚要抬腿,这个“小助手”马上来了个助力抬腿;刚要弯腰提物,它已觉察到记者的动作意图,通过两根固定绑带就将物体的重力卸载到背部,结果手没使劲,东西已经被提起来了。

据了解,经过多轮升级迭代,“白虹”已在救援、搬运、康养等领域大显身手。

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是世界性难题,在火灾等紧急事故发生时,消防员需要背着沉重的救援器材快速爬楼,对体能和下肢力量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白虹’的一技之长就有了用武之地。”王春雷解释说,“白虹”能将人体感觉、运动器官与机器感知、控制执行系统有效结合,使得机械能量精准传递到人体髋部、腰部,辅助消防员快速奔跑、上下楼梯、弯腰搬运。

“有了‘白虹’真是如虎添翼,不仅跑跳更敏捷,最主要的是负重轻了很多。”河北省廊坊市某消防支队消防员告诉记者,即便是在结构复杂、层数多、人员密集的楼层建筑开展工作,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也能快速登楼抢险救援。

“轻量化”和“高速助跑”,正是“白虹”功能延展的优势与亮点,王春雷说,它在不降低其他优势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10km/h的高速助跑。

在保健康养方面,“白虹”也派上了用场。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忍过了“百天”,学步同样是一道难关。在山东省滨州市某康复医院,两名下肢行走不便的患者穿上“白虹”后,流畅地完成了提腿、抬腿等动作,甚至连上下楼都感觉轻松省力了很多。

“没想到会这么神奇!”面对患者的惊叹,王春雷显得很淡定,“其实,‘白虹’的价值更在于辅助步态训练。”他说,训练过程中,“白虹”可通过判断患者步态并提供助力,在康养早期就给患者输入正常步行模式。“随着‘白虹’的摆动进行步态训练,可以保持步态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让患者尽早恢复行走。”

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们——未来,只要租一套外骨骼,“银发一族”也能享受登山乐趣。或许有一天,无感装备,如臂使指,也将不再是科幻。来源:光明日报

做儿童健康的坚强守护者

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顶层,有一张巨幅合影:穿白大褂的医生,穿淡紫色衣服的护士,穿各种服装的离退休人员……不同色块拼成了“公慈勤和”四字院训,中间是一颗爱心。这是2022年北京儿童医院为庆祝建院80周年拍摄的全体职工合影。

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体单位。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探访我国儿科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查看更多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分别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签署帮扶合作协议。北京协和医院将向这两家医院输出品牌、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区域医学中心,助推贵州在医疗服务、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一个缩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落地,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更优质、更便利、更实惠的健康服务。

查看更多

运动可致血液中免疫细胞增多

芬兰科学家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称,仅仅10分钟的锻炼就能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这对抗癌非常重要。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出版的《科学报告》和《生理学前沿》杂志。

最新研究负责人、图尔库大学研究助理缇娅·科伊武拉表示,以前人们认为,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应该休息。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锻炼可改善癌症的预后,不过锻炼如何控制癌症仍是未知数。

鉴于此,她们开展了两项研究,旨在了解短期运动对癌症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这两项研究涉及28名新确诊的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研究过程中,患者进行了10分钟的骑行运动,科学家们在其运动前、中、后分别采集了血液样本,分析并比较了运动前后血液样本中几种不同免疫细胞(白细胞)的数量。

结果发现,运动过程中,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破坏癌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白细胞、中间单核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而且,两组患者的运动强度与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联系: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升高得越多,进入血液的免疫细胞就越多。

科伊武拉表示,虽然结果表明,运动强度越高,免疫细胞从储存器官转移到血液中的数量就越多,但仅10分钟的轻度或中等强度运动就会导致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这对抗癌至关重要。来源:科技日报

糖尿病人饮食实操指南,赶快学起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该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和我们日常饮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面对日益大众化的糖尿病,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呢?下面两篇文章就为大家解读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这3种食物糖尿病人往往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提到某些食物就提心吊胆不敢吃,实际上这也是一些误区,比如下面这三大类食物,就是典型的“日常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的食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