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不会还有人相信 这些“肾透支”的谣言吧?

提到肾脏,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那句网络流行语“肾透支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我们的肾脏真的会“透支”吗?到底哪些情况才是真正的“肾透支”?你知道吗,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典型症状,都与“肾透支”毫不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粉碎传言,还原真相!

查看更多

捕捉呼吸道感染危重症三大信号

11月1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排第一的是流感。

随着各地气温持续走低,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期。流感、支原体肺炎、呼吸道疾病等词频上热搜。

呼吸道感染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识别以及应对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重症和危重症?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呼吸道传染病类型并未增多

查看更多

警惕呼吸道疾病三大认识误区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些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后,选择居家观察,等待疾病自愈。其中有哪些认识误区,应该注意些什么?

“近期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研究员李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不同,但它们早期症状差别不明显,都以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为主。

有人认为,出现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与感冒差不多的症状后,为避免交叉感染,等待自愈即可,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查看更多

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犯了哪些禁忌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多地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部分家长为了方便,选择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电商平台家用雾化器销量猛涨,有的店家近一个月卖出2万多台。为了吸引家长购买,“医院同款”成为不少商家销售家用雾化器的重要卖点。然而所谓的“医院同款”只是噱头,售价悬殊的雾化器技术参数差别很大,并非所有雾化器都能真正起到雾化治疗作用。

在不少人看来,购买“医院同款”雾化器是聪明之举。当前很多医院的呼吸内科、儿科等门诊一号难求,大量患者扎堆,看病不仅需要长时间排队,而且还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此外,做雾化治疗的患儿更是排长队,家长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既省事又省钱,因此认为,与其到医院里受罪,不如购买相同的雾化设备在家自疗。

查看更多

你做的这10件事正在破坏免疫力

呼吸道疾病横行,自身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防护服。盘点10件破坏免疫力的事,快来自查,看看您有没有做过。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会让您更容易感染病毒或病菌,而且一旦感染,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康复。这是因为您的身体无法制造出足够多的抗感染细胞和抗体,因为只有在睡眠时,身体才会释放某些有助于免疫系统的蛋白质(细胞因子)。

查看更多

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经济负担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公示《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建议目录》,共41个品种药品。这些药品中,有不少是临床供应短缺或者竞争不充分的药品。鼓励这些药品被仿制,无疑为急需用药的患者提供了使用经济实惠药品的机会。

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临床用药集中于专利药和原研药,由于其研发过程耗时长、成本高,药品售价一般都比较高,严重影响了可及范围,很多患者只能望药兴叹。自上世纪80年代起,药品专利到期后,允许其他厂家仿制生产,但必须与原有专利药药物剂型、药活性成分、药物作用强度、给药途径、治疗的病症相同。由此,仿制药市场不断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希望。

查看更多

瞄准运动“油门” 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600万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300万人。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路中华、副研究员戴辑、研究员鲍进团队,提出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上的实验显示,该技术在不影响大脑其他神经环路的情况下,可对帕金森病累及的关键神经环路进行精准靶向干预,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提供潜在全新策略。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细胞》上。

查看更多

糖尿病前期如何逆转 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则高达3.88亿。

“2007—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但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中间状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高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但低于7.0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但低于11.1毫摩尔每升。2001年,糖尿病专家提出“糖尿病前期”一词,用来替代此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旨在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引起足够重视。

查看更多

瞄准运动“油门” 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全球帕金森病患者超过600万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约有300万人。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路中华、副研究员戴辑、研究员鲍进团队,提出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上的实验显示,该技术在不影响大脑其他神经环路的情况下,可对帕金森病累及的关键神经环路进行精准靶向干预,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提供潜在全新策略。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细胞》上。

查看更多

新标记物检测癌症准确率达90%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4(SDF-4)蛋白是一种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其检测胃癌的准确率接近90%。

目前,检测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血液检测方法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并不能准确检测所有癌症。此外,其他标记物也存在昂贵的测量成本或侵入性测试方法等缺点。

研究人员调查了癌症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确定SDF-4是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标记物。当他们测量癌症患者和健康人士血液样本中SDF-4的浓度时,发现癌症样本中SDF-4的水平升高,癌症患者的血液样本包括来自癌症患者的胃、食道、结肠直肠、胰腺、乳腺和肝的样本。

癌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重要。敏感性显示检测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患者所患疾病;而特异性则显示检测患者罹患某一疾病的可能性。通过测试蛋白质SDF-4,研究团队发现它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9%,超过了传统肿瘤标志物在识别癌症患者中的敏感性(CEA仅13%;CA19-9为17%)。

此外,研究团队在胃癌Ⅰ期患者的样本中也发现了高水平的蛋白质SDF-4,这表明医生或许可借助它在症状刚出现时发现癌症。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