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习近平提出,各成员要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习近平明确提出三个“更加”——“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他指出,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三个“更加”,彰显出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

顺势而为、应势而变——倡导全球治理更包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投行迅速行动,成立了初始规模100亿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支持成员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充分体现了亚投行的行动力。
面向未来,习近平建议,勇于开拓创新,把亚投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谋创新才能谋未来。亚投行本身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新成员,应该顺势而为、应势而变,创新发展理念、业务模式、机构治理,通过灵活多样的发展融资产品,促进互联互通,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技术进步。
多国人士对此积极评价,这将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打造多边合作新典范。
菲律宾《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认为,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在亚投行身上得到最好体现,中国和亚投行所维护并倡导的文明、崇高、积极和包容,以及对话与合作在世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尤显可贵。
波兰前驻上海总领事塞尔韦斯特·沙法什表示,相信亚投行会在未来国际多边合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把亚投行打造成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这对非洲国家而言是缩短与世界其他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机遇。”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贝尔胡特斯法·科斯坦蒂诺斯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决推动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力推多哈谈判、加快自贸区谈判、人民币“入篮”、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在国际经济金融、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正画出半径越来越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
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五届理事会年会是亚投行从起步阶段迈向稳步发展阶段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对于推动亚投行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多边主义和促进区域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刘卿指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受到挑战,在贸易治理、卫生治理、军控体系、气候变化等方面功能逐渐萎缩。习近平主席的倡导对于应对世界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支持、践行——倡导多边机制更有效
如习近平在致辞中所言,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
“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习近平指出。
习近平建议,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同更多发展伙伴开展合作,提供区域和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方推进多边主义的决心始终坚定。全球疫情之下,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从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到全球疫苗峰会……多边主义是主旋律,多边合作是生力军。
在以电话、书信、视频为主渠道的“云外交”中,中国站在多边主义一边的态度始终如一:
3月24日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通电话时,习近平指出,加强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好、发展好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3月26日举行的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是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出席的首场重大多边活动。他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采取共同举措,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说,全球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亚投行肩负更加重要责任,应像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的那样,聚焦共同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创造最佳实践、坚持开放包容,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与金融法教授瓦利德·贾巴拉说,习近平主席的一重要表态再次强调多边主义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相信这将继续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刘卿认为,在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亚投行奉行多边主义,在应对世界风险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倡导区域合作更积极
亚投行是各成员国的亚投行,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的亚投行。
2013年10月,习近平代表中国提议筹建亚投行。他目标明确,旨在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016年1月16日,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习近平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动亚投行早日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4年多来,亚投行按照多边开发银行模式和原则运作,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携手起航,发展到102个成员齐聚一堂,已经为成员提供了近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已成为多边开发体系以及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在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建议,创造最佳实践,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亚投行发展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把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尊重普遍发展规律同适应各成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国际发展合作最佳实践。
自成立以来,亚投行建立健全了机构治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获得了国际AAA信用评级,建立了与国际多双边机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和模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分析认为,走开放共赢和创新道路是亚投行过去4年来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亚投行展示了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崭新形象,这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同时给出最高评级的原因。这充分证明,亚投行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习近平提出,把亚投行打造成“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新型发展实践平台”“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陈凤英分析表示,这四个“新”,对亚投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深入调整,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也在变,亚投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成员的新需要。
刘卿认为,亚投行立足于亚洲、面向世界,将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亚投行将以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积极的态度推进区域合作,成为多赢的国际合作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立足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大背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好干部标准,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于担当系列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不懈淬炼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直面风险挑战、保持斗争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对于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点希望,阐明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增强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其传统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爱国主义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把事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更有意义和价值。从历史思维来看,爱国是近代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许多优秀企业家的骨子里流淌着爱国的血脉,行为中彰显出深厚的爱国情感。爱国是企业家精神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企业家的爱国,最重要是体现在办好企业,争创一流,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增强爱国情怀,把爱国精神转化为报国之行,做好做精自己的事情,办好一流企业,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考察中,总书记嘱托科研人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指出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悉心关怀、对基层发展和民生工作的精心指导,彰显了人民领袖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美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多次声称,排除华为就等于加入了“清洁国家”的行列。“清洁”一词从这位公然宣扬“撒谎、欺骗、偷窃”的前中情局头子的口中蹦出来,以此打压华为,纯属一场赤裸裸的“dirty trick,dirty play”(肮脏游戏)。
“历史的眼睛在盯着你们!”美国150多位医学专家近日联署公开信,呼吁美联邦及各州政府决策者以生命为重,停止重启经济,重新部署抗疫,“做正确的事。”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7月25日晚,全美确诊人数已超过417万人,死亡14.6万多人,连续三天单日死亡人数过千。来自美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这些医学精英们出离愤怒,他们指出,对美国来说“最正确的事情不是经济重启越快越好,而是拯救生命越多越好。”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在近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深刻指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并就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国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对于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应对疫情的人民战争,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质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查看更多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到空军航空大学视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学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问候,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他强调,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努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
地时间7月21日,美当局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此蛮横之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是美方对中方单方面发起的又一次政治挑衅,是对中美关系的蓄意破坏。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美国新冠疫情蔓延和各类社会矛盾激化,面临大选民意拷问的政客们焦虑感不断加剧,他们应对国内挑战无心无力,却急于甩锅推诿、转嫁矛盾,将病毒起源政治化,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攻击,甚至无理刁难中国驻美外交领事人员,对中国在美留学人员进行恐吓、盘查,没收个人电子设备乃至无端拘押。
美政客一次次突破道德和国际法底线,在挑动中美矛盾的路上越走越远。由于美方肆意污名化和煽动仇视,中国驻美使馆近期已经收到针对中国驻美外交机构和人员的炸弹和死亡威胁,严重扰乱了我驻美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此次美方单方面限时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美对华采取的前所未有的升级行动。
中国驻美外交机构始终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中方也一直依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为美驻华外交机构和人员履职提供便利。美方声称美中关系不对等,这只是其采取无理行动的惯用借口。事实上,单就中美驻对方国家使领馆数量和外交领事人员数量而言,美方远远多于中方。
国际社会对美国单边霸凌的做派早已熟知,中方对其反华政客的下限也有所预料,但尽管如此,无端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这样的举动依然令世人瞠目。面对美方不断升级的政治挑衅,中方必将作出正当和必要反应,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主权与国家利益的决心不可动摇,也奉劝美方及时改弦更张,立即撤销有关错误决定。在错误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换来的只会是中方更加坚决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