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地区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减贫合作是当前菲中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丰富而成功的减贫经验、理念和政策对菲律宾很有帮助。
同中国地方官员面对面交流及赴中国贫困地区实地调研,加深了我对中国减贫的理解。2017年,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邀请由时任菲律宾国家减贫委员会秘书长黎萨·马萨带领的菲方代表团,参加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精准扶贫理念以及农村发展相关政策。两年后,我们再次受邀赴海南和北京考察,了解中国减贫行动的最新进展。
绷紧弦、加把劲,锚定方向、再接再厉,克服各种挑战,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
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同时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回首过去几年脱贫攻坚带给生活的改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村民们的话语质朴而真切:“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过日子”“相比过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梦都没想到,生活比蜜都甜”。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当前,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既要做好脱贫攻坚必答题,又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加试题;既要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又要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只有绷紧弦、加把劲,锚定方向、再接再厉,克服各种挑战,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一“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不仅将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也将为人类减贫进程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自觉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为艰巨,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改革攻坚。
笔者认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新生力量,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系好扣子、勤练膀子、勇挑担子、常照镜子,擦亮政治底色、砥砺能力成色、增添担当亮色、永葆清廉本色,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努力成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
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同论坛现任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共致贺电庆祝这一重要事件。20年前,中国和非洲兄弟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友好大家庭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对话平台和务实合作机制,中非关系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
20年风雨兼程,20年春华秋实。在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下,中非高层互动日益频繁,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中非关系完成了“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跳。中非合作举世瞩目。201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491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近百倍;中非贸易额2087亿美元,是2000年的20倍。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连续多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非盟会议中心、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大批新旗舰项目在非洲建成使用,科教文卫、民间交往、和平安全等领域合作全面发展,不断取得重要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对非工作,亲自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亲自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亲力亲为开展对非元首外交,引领中非关系跑出亮丽的“加速度”。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40年前,在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此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书写着激情燃烧的“春天的故事”。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40年来深圳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20.7%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2.69万亿元,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对深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肩负党中央赋予的“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了新业绩、增创了新优势、迈上了新台阶。深圳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一个鲜活缩影,4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近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身处伟大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指明了奋进方向、注入了精神动力。
10月12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福建省委联合举办的“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引发与会人士热烈反响。与会人士表示,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世界瞩目,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各国需要加强政党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全球减贫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与会人士高度肯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表示减贫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中国的减贫努力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发挥着示范性作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有益借鉴。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既为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重要历史机遇,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中国力量。综合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拥有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最可靠主心骨,拥有抵御风险挑战、不断化危为机的根本制度保障,拥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拥有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强大精神支撑,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奋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肯定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各种方法,引起海外广泛关注。中国根据需要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与做法,为增进有关国家民众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