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6月18日正式开馆,同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展览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说道:“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只有组织起来的群众才更有力量。面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众多政治力量接连失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真理的光辉、道义的力量“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人民力量得以激发凝聚,民族精神得以提振奋发,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是服务好国家碳减排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碳减排、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据相关机构研究测算,要实现碳达峰,我国每年的资金需求超过3万亿元。当前,我国气候投融资方面存在渠道狭窄、投融资来源不确定、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低碳减排融资无法满足我国低碳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亟须发挥绿色金融的导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波澜壮阔的党史是一部最好的思政课教材。要让新时代青年把党的历史搞清楚,就要发挥党史课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重要作用,在党史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讲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讲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在准确、鲜活、透彻的党史讲授中,引导青年把党的历史发展想清楚弄明白,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从来都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面对科技创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的新趋势,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内市场强大潜力,释放各类主体科技创新和创新发展活力。要看到,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根本要求,关系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关系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更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我们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良好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启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进入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范畴,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不断增强。如何不断激活、合理挖掘并充分利用高校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积聚的文化资源,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凝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合力,助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份现实答卷。
我国重污染天气应对从无到有,一年迈上一个台阶,理念、机制、程序等基本趋于完善,是推动“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的重要抓手。
面对“十四五”新形势,如何高质量、高效率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笔者认为,首先,工作思路要转变。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1.2%,重污染天气不再频繁,污染天中占多数的是轻度和中度。“十四五”期间,在确保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同时,要从聚焦控制中轻度污染天气入手,根据地区实际和辖区企业情况,实行差异化应急管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二者平衡。
治标更要治本,要通过常态化减排降低污染物累积,遏制轻中度污染,从而防止出现重污染天气。深入实施四大结构调整,推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降低基础排放量,长时间、大尺度减少污染累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始终围绕着“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结合近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确立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现代化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在建党百年之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理论研究,对推进新阶段我国现代化理论创新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国之重器立足于国,铸就于党,造福于民,不仅事关国运国脉,而且关乎民族兴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之重器,强调国之重器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深入学习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当前和今后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核心技术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关键命门,不仅对夯实国家基础性工程建设、提高国家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从一穷二白到一路攻关,实现了各种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也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增强了综合实力,奠定了国际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