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新闻

实现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忠实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就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的伟大成就。这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每个时期接续奋斗,一步步地将民族复兴推向新的历史和时代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点,是民族复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的启航。

查看更多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百年前建党先驱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建党先驱们在反复比较中的共同选择。自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百年间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纵览历史,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查看更多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时代光芒。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

查看更多

“双循环”背景下如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在全球经贸规则博弈日趋激烈,疫情导致全球经贸合作壁垒持续增加,新科技革命推动新领域规则、标准不断出台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出发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基于深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从国际层面看,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6%。报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年后,全球前景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疫苗的持续推广提振了人们的信心,但变异毒株的出现和病亡人数的不断增加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与此同时,众多的贸易与投资限制以及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可能会损害经济复苏。二是中美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相关机构预测,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越美国,将彻底终结从1890年以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霸主地位,完全意义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预计在相当长时期内,中美两国在科技、经贸、金融、能源等领域的硬实力比拼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三是全球经济治理亟需改革。当前全球面临增长动能不足、逆全球化态势上升、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气候变化、公共卫生问题等,需要对全球现行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就全球经济治理层面来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机构,但这些机构的改革比较滞后,美国在很多机构仍然手握重大决策一票否决权。四是新科技革命竞争激烈。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也是新技术革命取得突破的关键十年。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技术、5G等新技术应用放在竞争的突出位置,抢占未来新技术革命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亟待培育。全球经贸规则的协调已经由关税和投资准入等“关境之上”领域,逐渐向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和劳工保护等权益保护领域等“关境之后”领域过渡,我们必须要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对接,并在互联网、5G、数字经济领域制定标准领跑世界。

查看更多

深入研究百年党史的若干思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顾中共党史研究,可以看到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总的说来,目前中共党史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广阔空间,需要我们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研读经典原著,深入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百年来,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本身就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党史研究的正确方向,才能牢牢把握党史研究的主题主线。这就要求广大党史工作者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例如,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必须认真学习研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选集、文集和文选;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就必须认真学习研读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的文选。当前,党史工作者尤其要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把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宣传工作,作为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反映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在党史研究理论建设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是我们做好党史研究的根本遵循。党史工作者可以从读原著学原文中,不断汲取守初心、担使命的智慧和力量,从经典文献中寻求落实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查看更多

党史学习教育催生伟大升华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特别是每到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次。

  庆祝建党20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

1941年建党20年,中央在党的高级干部层面开展了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对党20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中国革命道路20年探索中纠正“左”、右倾错误的历史经验,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总结,实现了党的第一次自我革命升华。

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推动了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首先,1941年初毛泽东同志主持编辑党史学习教育文献《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和《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两书共收录了从1922年至1941年11月党的文件、文献1756件,416万多字,为高级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供了真实的原始材料。其次,在编辑《六大以来》一书时,毛泽东认真研究了江西时期“左”倾路线9个标志性文件,每个文件平均写出6000字评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策略上,分析研究了当时“左”倾路线的主观主义、冒险主义、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高级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做了准备。第三,1941年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检讨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领导路线问题,决定“集中力量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党的高级干部开始了党史学习教育与党史研究。1941年9月中央书记处批准成立高级学习组,以300名党的高级干部为限。1941年秋到1942年春,高级学习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学习材料是《六大以来》中的83个中央重要文件,“着重阅读与自我反省”。1942年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提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主要是采取正确与错误对比方法学习研究,即20年来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正确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围绕这条道路探索,我们党内出现了哪些“左”、右倾错误,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挫折与失败的教训是什么。1943年秋,高级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党的路线问题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作了一系列关于党史的研究报告,指导党的高级干部正确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同时,扩大了研究规模,绝大多数的高级干部都参加了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央把党的历史文献汇编成《两条路线》一书,供高级干部阅读。高级干部对于党的全部历史,特别是1931年初到1934年底这一时期中央的政治路线问题,进行了多次学习研究讨论。同时,中央还组织曾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中工作的干部,召开各地区、各部队的党史座谈会。如红七军历史座谈会,潮梅地区党史座谈会,湘鄂赣边区党史座谈会,湘赣边区党史座谈会,鄂豫皖边区党史座谈会,福建地区党史座谈会,闽西地区党史座谈会,赣东北边区党史座谈会等。这种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把全党的历史问题和各个地区的历史问题密切结合起来的方法,使党的干部从自己的切身实践经验出发,进而认真分析全党的路线,细致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彻底地弄清了问题,极大提高了高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水平。

从1944年5月开始,高级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主要围绕中央起草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而展开。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高级干部和其领导的党史学习小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一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这个决议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探索,系统总结了20年来党内接连犯“左”、右倾错误的历史教训。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这一决议草案。8月9日召开的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胜利结束。

第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建设第一个伟大工程,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一次伟大升华。全党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明确了党的根本宗旨,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把握了中国革命规律,为结束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百年战争,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做了充分的政治准备。

查看更多

千秋伟业还看今朝

今天,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庄严而伟大的时刻,必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光!

一百年前的今天,长夜如磐,风雨如晦。上海石库门小楼灯光亮起,自此,世界的东方腾起光焰万丈。而那艘从浙江嘉兴南湖驶出的小船,风帆正劲,劈波斩浪,这个古老民族从此奔向光明,奔向辉煌。

1921—2021。翻开华夏史册,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百年般惊心动魄、天翻地覆?是啊,恐怕最伟大的预言家都未曾料到,山河破碎、民穷国弱、连“球籍”都难保的古老中国,竟浴火重生,傲然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

这个百年,不仅深刻改变了近代以降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查看更多

百年大党正风华

作者:关铭闻

这个“七一”,迎来百岁华诞的中国共产党也在如常“迎新”。

各地新党员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红色地标集中宣誓——

在延安,宣誓地是枣园。在石家庄,宣誓地是西柏坡。在深圳,宣誓地是蛇口工业区。在武汉,宣誓地是金银潭医院……无数铿锵的声音在中国大地上同时响起,在历史时空中形成和声。

百年如此之长。历经军阀混战的兵燹之乱,历经外寇入侵的浴血抗争,历经仗剑出国门的慷慨壮举,历经“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惊世奇迹……

百年如同一瞬。转眼间,南湖的一叶小舟已浩荡出江入海,石库门的一盏孤灯已照亮整个华夏。

百年历经沧桑。这个以“人民”为初心的政党,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经国际共运的高潮与低谷,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百年风华正茂。在红船上写下党纲、在长征中跨越雄关、在天安门上鸣响礼炮、在亘古荒原播下新绿、在南国大地掀起春潮、在武汉创造震惊世界的“火雷速度”——“百年大党”“世界第一大党”始终保有着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保有着发之于内、形之于外的蓬勃朝气,始终保有着举世惊羡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与强大生命力……常常有人讶异:中国共产党何以斗志长存、风采永盛?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面向五千年文明史、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复兴伟业,永葆初心、矢志创新、自我革新,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百年征程的钥匙,是我们党继往开来、创造千秋伟业的密码。

查看更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弘扬功勋模范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将党内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

查看更多

党的人民观:破解“中国之治”的社会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社会建设实践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极大地改善了社会基础保障,改变了“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一书尝试结合对我国社会建设实践历程的观察和回顾,重点围绕党的百年社会建设思想这一主题,深入讨论和分析党的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境界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和不断升华的推进方式,概括和揭示中国社会再整合的主要经验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凸显我国社会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价值以及中国构建贴合其自身实际的转型理论话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分别对人民共同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与生活互动进行阐释,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其社会建设思想始终讲究实效地指引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出路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导论和结语重点讨论了本研究的内容主旨和研究进路,阐释了党的社会建设思想本质上是团结和凝聚民心的思想,党的百年社会建设历史就是不断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百年历史中,社会主义人民共同体的文明形态,深刻体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穷苦磨难走向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也必将带领中华民族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望百年,中国社会建设历经革命战争、百废待兴再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发展图景蔚为壮观,为人类社会所罕见。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贫穷落后迈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何以能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以此超越了西方所谓的“现代化悖论”?破解这一密码的关键就在于要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及其思想逻辑的形成与实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改善民生和创新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淬炼自身,引领构建人民共同体的社会主义文明。《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一书正是以此为论题,深入剖析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民本位的社会建设思想,探究以思想指导实践、以实践反映思想的互动与共振,揭示这一伟大历史跨越的发生机理与现实逻辑,并积极回应新征程开启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深化的路径与方式等重大理论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