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国出现了寒潮天气,大部地区气温暴跌。此次寒潮不仅影响范围广,还伴有雨雪天气。
一些和冬季有关的谣言也趁着这股寒潮刷了一波“存在感”:“三重”拉尼娜带来三倍寒冷、德绒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冬天热车越久越好、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这些谣言误导群众、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临床表现为红斑,鳞屑。随着寒冷的冬季到来,对于患者来说,厚重的衣物可以包裹住难看的皮损,减少了旁人看到皮损的尴尬。但是由于银屑病在冬天更为严重。很多患者发现自己的症状在夏季有所减轻甚至完全消退了,但一到冬季又卷土重来。那么,银屑病患者在冬季应当如何护理,避免加重或复发呢?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訾谦)近期,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部分地区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过度通行管控问题仍时有发生,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面临反弹压力。
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舒驰表示,交通运输部逐项对照研究二十条优化措施,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实际抓好落实,努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董城、张景华从27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疫情变化,北京将不断优化社区防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不仅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出重要部署。
在当前形势下,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基于哪些国情?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补齐防疫“短板”有何重大意义?多位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表示,新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不仅对当前防控工作提出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要求,还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可靠的依据。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仅对此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等诸多举措。
在当前形势下,调整和优化防控政策出于何种考虑?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有何深意?多位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表示,要全面准确认识疫情防控“二十条”,这不仅是应对当下疫情变化的应急措施优化,更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一段时间以来,由中国计生协、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好家风·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通过分享健康家风故事与健康饮食,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传递家风温情,引发广泛关注。
“现代科学已经进入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阶段,医学却还停留在经典力学阶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受当前人类对机体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很多医学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获得突破,基础研究要从“预见性”的高度加强科研。
“医学应该全面加强与理学、工学、社科、人文的交融。”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当前医学在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方面远远不够,应通过交叉共融建立更强大的医学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与会专家认为,医学基础研究的开拓性、颠覆性,取决于其与其他领域学科的交叉深度与广度,也直接决定人类对生命科学认知的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医学基础研究的实力,进而引领医学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
基础研究,再强调也不为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指出一部智能手机有超过8项诺贝尔奖成果,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说,医学领域更是如此,一次基因治疗同样包含8项或以上诺奖成果,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基础医学是医学创新的源泉动力,再强调也不为过。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打了一个比方:“生命科学问题与临床疾病问题犹如暴露在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是更广泛的基础科学问题,要破解它需要包括化学、医学、工学、理学、材料科学、光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联合研究。”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会上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7+3”改成“5+3”,可以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
对于“密接的密接不判定了”,常继乐表示,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