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顶层,有一张巨幅合影:穿白大褂的医生,穿淡紫色衣服的护士,穿各种服装的离退休人员……不同色块拼成了“公慈勤和”四字院训,中间是一颗爱心。这是2022年北京儿童医院为庆祝建院80周年拍摄的全体职工合影。
2017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体单位。近日,记者走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探访我国儿科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分别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签署帮扶合作协议。北京协和医院将向这两家医院输出品牌、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区域医学中心,助推贵州在医疗服务、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一个缩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落地,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享受更优质、更便利、更实惠的健康服务。
芬兰科学家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称,仅仅10分钟的锻炼就能增加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这对抗癌非常重要。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出版的《科学报告》和《生理学前沿》杂志。
最新研究负责人、图尔库大学研究助理缇娅·科伊武拉表示,以前人们认为,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应该休息。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锻炼可改善癌症的预后,不过锻炼如何控制癌症仍是未知数。
鉴于此,她们开展了两项研究,旨在了解短期运动对癌症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这两项研究涉及28名新确诊的淋巴瘤和乳腺癌患者。研究过程中,患者进行了10分钟的骑行运动,科学家们在其运动前、中、后分别采集了血液样本,分析并比较了运动前后血液样本中几种不同免疫细胞(白细胞)的数量。
结果发现,运动过程中,淋巴瘤患者血液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破坏癌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还增加了白细胞、中间单核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而且,两组患者的运动强度与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联系: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升高得越多,进入血液的免疫细胞就越多。
科伊武拉表示,虽然结果表明,运动强度越高,免疫细胞从储存器官转移到血液中的数量就越多,但仅10分钟的轻度或中等强度运动就会导致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这对抗癌至关重要。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该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和我们日常饮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面对日益大众化的糖尿病,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呢?下面两篇文章就为大家解读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这3种食物糖尿病人往往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提到某些食物就提心吊胆不敢吃,实际上这也是一些误区,比如下面这三大类食物,就是典型的“日常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的食物。
您的家中是否有单独储备药品的小药箱?您知道家庭药箱中应当常备哪些药品吗?4月26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支持的“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常见疾病自我管理促进行动”项目在京发布2022年家庭合理用药问卷调查及常见问题应对提示。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专家研判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回应新冠疫情整体形势的问题时表示,4月上旬的疫情水平降至2022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4月中旬之后单日阳性数和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态势。
“五一”假期临近,群众出游意愿增加。在这样的疫情背景下,出游是否需要特别防护?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小幅上升?
这三类人群需注意
“专家研判认为,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贺青华说。
针对较有可能感染的人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提出应“补齐免疫水平差距”。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目前,我国仍有部分人群从未感染、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1剂次的疫苗。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次及以上病毒抗原的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综合当前各类人群的接种或感染情况,“补齐免疫水平差距”希望通过增加抗原刺激次数,产生较好免疫保护效果。
“希望符合条件的人群能够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更好抵御病毒、防控疾病,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陈操说。
您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孩子,明明整天被父母关在家中学习,可成绩老上不去。本该是阳光、活泼的年纪,却显得无精打采、思维迟钝,父母不由得陷入怀疑:“我的孩子是不是太笨了?”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今天,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就来为您推荐一个健脑“神器”,无需金钱,无副作用,只需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能达到健脑的目的,快来一探究竟吧——
由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编制的《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以下简称《年报》)于4月22日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我国儿童肿瘤平均发病率为125.72/百万。根据新发肿瘤患儿流行特征分析,全国新发肿瘤患儿中排名前三位的癌种分别为白血病(32.89%),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5.18%)和淋巴瘤(9.71%)。
《年报》显示,在我国新发肿瘤患儿各年龄组占比中,最高的是1至4岁组,占比30.59%,其次是5至9岁组和10至14岁组,占比22.81%和20.79%,小于1岁组占比最低,为7.03%。从我国儿童肿瘤平均发病情况来看,男孩发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种依次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女孩发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癌种依次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上皮肿瘤和黑色素瘤。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每两年发布一期,相较于2020版《年报》,在内容分析方面,新版《年报》在原有肿瘤患儿住院特征统计维度的基础上,新增了监测范围内新发肿瘤患儿流行特征和儿童肿瘤发病率估算结果这两大统计维度,更加全面展示我国肿瘤患儿的住院特征和流行分布。
据介绍,新版《年报》共收录了2019至2020年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76家儿童肿瘤监测点的登记资料,监测对象为0至19周岁的肿瘤出院患儿,纳入分析的疾病范围包括原发儿童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以及动态未定或未知的肿瘤。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841家儿童肿瘤监测点,共监测到约360万张儿童肿瘤及血液病病例报告卡,实际监测到儿童肿瘤及血液病患儿约130万名。来源:新华网
关于新冠病毒XBB.1.16变异株,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今日发文表示,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种变异株之一,也是137种XBB亚分支之一。
XBB.1.16于2023年1月首次被发现,随后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流行,2023年3月5日被正式命名。XBB.1.16的S蛋白上的新增突变位点,使其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且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鉴于XBB.1.16相对于其他变异株的增长优势,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22日指定其为监测变异株。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不少人通过网上预约、挂号、买药。如今,“大医院”的专家们对老百姓而言也“近在眼前”。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增强患者就医便利性、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