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kbianji

新疗法有助免疫系统根除脑肿瘤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帮助免疫细胞从血管中进入肿瘤,杀死癌症细胞。这一方法有望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癌症细胞》杂志。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脑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肿瘤能够抑制或逃避人体的天然抗癌免疫反应所导致的。使用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可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但肿瘤内必须存在被称为杀伤性T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细胞。然而,脑癌患者脑内的血管功能失调,会形成屏障,阻止杀伤性T细胞到达肿瘤。因此,这种免疫疗法对多种形式的癌症有效,但对脑癌无效。

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方法能帮助杀伤性T细胞到达肿瘤并对抗癌症细胞。他们使用了一种专门感染大脑血管的病毒载体AAV-LIGHT,使其能够产生一种名为LIGHT的因子,这一因子会改变肿瘤血管的功能,增加了它们将T细胞从血液输送到肿瘤组织的能力。

研究发现,当在实验性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使用AAV-LIGHT进行治疗时,肿瘤血管改变了形状和功能。病毒载体诱导血管中产生LIGHT,从而调节其功能,将杀伤性T细胞集结到肿瘤内。这一方法也会在血管周围创造一个有利环境,支持杀伤性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此外,AAV-LIGHT还诱导了与脑肿瘤相关的被称为三级淋巴结构(TLS)的免疫细胞聚集体的形成,使其包含大量T细胞。

研究人员强调,在动物模型中,这种治疗延长了动物的生存期,在某些情况下可治愈这一疾病。他们计划进一步开发这种新疗法,以确定AAV-LIGHT是否可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希望这种新疗法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期。来源:科技日报

正确护腰有方法

数据显示,我国腰椎病患者人数众多,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的发病趋势。腰肌劳损如何防治?平时应怎样锻炼腰部肌肉?

“学习工作中的不良坐姿站姿、腰部长期过度负重,或运动中导致腰部急性扭伤后未愈等情况都可能引起腰痛,最常见的问题可能是腰肌劳损。”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医师王尚全介绍,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肌肉的痉挛、疼痛、力量减弱,生活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

日常有必要佩戴护腰吗?王尚全表示,急性发作期可以佩戴,一般不超过1个月,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应咨询医生合理佩戴。不建议长时间佩戴护腰,长期佩戴可影响腰部肌肉活动,导致腰部肌力减退。

王尚全说,从预防上来说,日常生活中应培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站起来活动5—10分钟。腰痛的患者,如果处于稳定期或者亚健康期,可以采取合适的肌肉锻炼来治疗,如平板支撑动作、小燕飞动作、三点支撑动作、腰部伸展等。此外,腰肌劳损的患者不适合睡太软的床,不要突然弯腰搬重物,搬重物前要做好准备动作。

“腰痛患者应当积极应对,否则一旦形成慢性劳损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治疗才能恢复,并给生活造成不便。”王尚全强调,腰肌劳损可以通过艾灸、理疗、针灸、肌肉锻炼等对症治疗。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并非一定要进行手术,如果患者的活动不受限、没有太过疼痛,可以视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方案,并及时咨询医生对症治疗。来源:人民网

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查看更多

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

对于人体来说,夏季是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在夏季初始的这一天,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仲霞为我们带来夏季养生小提示。

立夏一过,天气晴暖并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会有身体疲惫、食欲减退的感觉,称之为“疰夏”。“如果过食肥甘油腻、大补之物,则困胃伤脾,影响消化吸收,包括少吃生冷食物、少饮冷饮,特别是雪糕等冰制品。”王仲霞表示,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生冷食物多属寒性,常吃则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夏季天气炎热汗液增多,若阳气随汗液宣泄太过,会导致体内阳气虚衰;又或者过度吹空调、吃冷饮而使体内寒湿过甚,阳气被遏。”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腐烂变质,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王仲霞提醒,避免食用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这样才能预防细菌性痢疾等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这个季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流动畅通,是进行穴位按摩、艾灸的上佳时机。可选择关元、中脘、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至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有利于补充阳气。”王仲霞说。

适度运动也有利于湿气排出体外。王仲霞建议,避免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活动,运动时应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性强的衣物,便于身体散热,同时注意补水。来源:光明日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学看待疫情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回答了媒体提问。

查看更多

新冠疫情不再“国际关注”,后续如何防控

“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我国目前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这一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在新冠病毒感染仍然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世卫组织会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续应如何防控?与会专家一一作出解读。

新流行株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查看更多

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进行了解读。

梁万年说,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从当前疫情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人数、死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二是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总体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三是通过人群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全球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四是各国的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在加强。

查看更多

大规模近距离接触,会“二次感染”吗?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各大景点人头攒动。虽然人员密集,但由于天气转暖,戴口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担心,如此近距离接触,再加上新的毒株出现,会不会再次感染?就此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和抗体仍有效 “二次感染”风险较低

“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病例有增加趋势,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疫情。”5月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查看更多

不能单纯以眼压高低来评判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其症状隐匿,不易被察觉。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当眼压升高的程度超过视神经耐受,就会出现特征性视神经萎缩以及视野缺损。正常眼压的维持是依靠眼内房水产生和流出的动态平衡达到的。房水流出眼外通道的一个重要位点就是房角,正常情况下,房角处于开放状态。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或关闭状态,临床上大体分为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

查看更多

科技改变生活:外骨骼助你身轻如燕

你能轻松举起50公斤的重物吗?你能举臂500次无压力吗?

当我们梦想着拥有科幻大片中的超能力时,一些特种机器人产品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前些年在上海街头,就曾出现一位身穿外骨骼设备的外卖小哥,背着重达百斤的外卖箱行走爬楼,却身轻如燕。如今,中国电科研制的一款名为“白虹”的髋关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因其动力系统被放置在髋关节两侧,所以叫髋关节绑缚式外骨骼。

“它通过高性能控制算法,能实时检测人体运动状态,分析得到人体运动意图,自动跟随使用者的腰部、腿部运动,为人体提供有效助力。”中国电科21所高级工程师、外骨骼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王春雷说,“它十分聪明。”

确实,穿上这副“十分聪明”的装备,记者刚要抬腿,这个“小助手”马上来了个助力抬腿;刚要弯腰提物,它已觉察到记者的动作意图,通过两根固定绑带就将物体的重力卸载到背部,结果手没使劲,东西已经被提起来了。

据了解,经过多轮升级迭代,“白虹”已在救援、搬运、康养等领域大显身手。

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是世界性难题,在火灾等紧急事故发生时,消防员需要背着沉重的救援器材快速爬楼,对体能和下肢力量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白虹’的一技之长就有了用武之地。”王春雷解释说,“白虹”能将人体感觉、运动器官与机器感知、控制执行系统有效结合,使得机械能量精准传递到人体髋部、腰部,辅助消防员快速奔跑、上下楼梯、弯腰搬运。

“有了‘白虹’真是如虎添翼,不仅跑跳更敏捷,最主要的是负重轻了很多。”河北省廊坊市某消防支队消防员告诉记者,即便是在结构复杂、层数多、人员密集的楼层建筑开展工作,全副武装的消防队员也能快速登楼抢险救援。

“轻量化”和“高速助跑”,正是“白虹”功能延展的优势与亮点,王春雷说,它在不降低其他优势性能的同时,能够实现10km/h的高速助跑。

在保健康养方面,“白虹”也派上了用场。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忍过了“百天”,学步同样是一道难关。在山东省滨州市某康复医院,两名下肢行走不便的患者穿上“白虹”后,流畅地完成了提腿、抬腿等动作,甚至连上下楼都感觉轻松省力了很多。

“没想到会这么神奇!”面对患者的惊叹,王春雷显得很淡定,“其实,‘白虹’的价值更在于辅助步态训练。”他说,训练过程中,“白虹”可通过判断患者步态并提供助力,在康养早期就给患者输入正常步行模式。“随着‘白虹’的摆动进行步态训练,可以保持步态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让患者尽早恢复行走。”

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们——未来,只要租一套外骨骼,“银发一族”也能享受登山乐趣。或许有一天,无感装备,如臂使指,也将不再是科幻。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