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kbianji

关注内外抗衰 远离皮肤疾病

在5月25日“国际爱肤日”来临前夕,由人民健康发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等支持的“关注内外抗衰,远离皮肤疾病”科普交流会在京举行。

“临床常见的皮肤问题大致可分三类:痒、疼和影响美观。”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孙秋宁介绍,“不同年龄的人群抗衰需求是不一样的,年轻人主要聚焦在抗痘、毛孔粗大、油性皮肤护理等问题,而中老年人由于皮脂分泌减弱、皮肤变薄、免疫功能衰退、皮肤屏障受损等,可能会出现瘙痒、疼痛等皮肤问题,例如老年性湿疹导致的瘙痒、带状疱疹相关的神经痛等,抗衰的需求会向健康管理方面逐渐倾斜。”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鸣雷指出,免疫系统也会发生衰老,这被称为“免疫衰老”,表现为免疫细胞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分泌过多的促炎细胞因子等,均可导致躯体的防御和适应能力下降,免疫衰老是许多老年性疾病(包括一些老年性皮肤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春雷表示,免疫衰老可带来4类老年人常见皮肤疾病:炎症性皮肤病如皮炎、湿疹等,自身免疫皮肤病如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皮肤肿瘤如良性的老年疣、老年斑,恶性的黑色素瘤等,感染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等。

“抗衰老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烟、合理膳食、坚持运动、足够睡眠、爱护牙齿、注意防晒、关注心率和血压等。”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说,此外,接种疫苗是中老年人获得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手段,如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来源:人民网

新方法让癌细胞死于压力

瑞典和法国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杀死侵袭性脑瘤——胶质母细胞瘤的方法。通过用对接分子阻断细胞中的某些功能,研究人员可让癌症死于压力。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iScience》杂志上。

癌细胞,特别是那些形成侵袭性肿瘤的细胞,就像高速行驶的失控列车,处于一种压力巨大的紧张状态。为了管理这种压力,癌细胞“劫持”了健康细胞用来调节蛋白质生产和处理它们产生的多余蛋白质的机制。

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化学教授莱夫·埃里克森表示,他们现在已成功阻止了这种“劫持”,方法是在细胞中插入一种专门开发的分子,抑制癌细胞中这些被“劫持”的适应性机制,从而让癌症自我毁灭。

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先进的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分子,它可穿过保护脑组织的血脑屏障。这一突破适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研究发现,新物质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足以彻底杀死肿瘤,同时还可防止复发。由于肿瘤被压迫致死,所有的癌细胞都消失了,在用小鼠进行的动物实验中,200天后癌症也没有复发。而在只接受化疗的对比实验中,脑瘤在100天后复发,并迅速生长。

研究人员尚未发现新疗法的副作用。接受治疗的动物保持体重,没有明显的行为变化。虽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广泛的细胞测试表明,即使在非常高的剂量下,这种物质对健康细胞也是无毒的。来源:科技日报

年纪轻轻,你也甲状腺出问题了? 甲亢患者应该怎么吃

我们机体许多器官的运转都离不开甲状腺激素。维持体温、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保证生命的基础过程都需要它参与。但是,甲状腺功能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保持正常运转,只要它稍稍闹点“小脾气”,甲状腺功能就有可能引起异常,发炎、肿大、结节……近年来,甲状腺发病似乎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好多还是年纪轻轻的朋友,建议大家不要轻敌,以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情况,有任何不适症状都要积极就医,今天我们就顺着这个来聊聊甲亢饮食注意事项。

与健康人群相比

甲亢患者的饮食不同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要先从甲亢的特点来说起,甲亢属于超高代谢综合征,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分解增强,需要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饮食,以补充消耗,改善其全身营养状态。

所以,甲亢患者总的饮食原则是宜进食清淡、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鸡蛋、淡水鱼等,同时应予以养阴生津之物,如银耳、香菇、淡菜等。此外,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对甲亢患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1.忌食辛辣食物;忌食含碘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少喝浓茶、咖啡,不喝酒、不抽烟。

2.保证热能供给。甲亢患者与同龄人相比,其热能的供给要高一些。为了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在早餐和晚餐后的2小时左右吃一点水果和点心。通过增加热能供给,促进机体糖脂代谢恢复正常,降低蛋白质分解。

随着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缓解,需要调整热能供给量,逐渐恢复正常热能供给量。

3.注意增加蛋白质食物摄入,但增加部分应以豆类、牛奶和鸡蛋为主,切忌大量食用肉类,特别是牛羊肉。因为肉类有刺激兴奋作用,可加重潮热、多汗等症状,故而每日食用肉类一般不要超过50克。

4.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要注意钾、钙、镁等矿物质的补充,多食谷类、肝、鱼、蛋黄、黄豆、香蕉和橘子等食物。每天的新鲜蔬菜不少于500克,多吃一些新鲜瓜果如黄瓜、番茄、豆角、西瓜等。但含植物纤维过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则要少吃一些。

甲亢患者

需要忌口的食物清单

1.不能食用含碘多的食物及药物:如海带、紫菜、海鲜、黄药子等。

2.不能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酒类、辣椒、花椒、大蒜等。

3.控制限量食用的食品:如公鸡、公鸭、牛肉、羊肉、狗肉、虾、蟹等。

4.不食用可能会使甲状腺肿大的食物:包心菜、香菜、香椿、茴香、花生、核桃、马铃薯等。

甲亢患者

平时可吃的食物清单

1.各种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粉皮、芋艿、南瓜等。

2.各种动物类食物,如淡水鱼类、鸡蛋、猪肉等。

3.各种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4.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果仁、鲜鱼等;如有低钾时,可多选橘子、香蕉等。

甲亢病人常有腹泻现象,如过多供给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会加重腹泻,应适当控制纤维素多的食物。如燕麦、苹果、胡萝卜、蔬菜、可溶性膳食纤维等都要控制,不能多吃。来源:北京青年报

上夜班 对男性的健康危害要大于女性

众所周知,上夜班对身体有害,而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又发现,上夜班对男性的健康影响尤其严重。

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实验发现,雄性老鼠暴露在不正常的昼夜循环中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从基因活性到肠道菌群再到血压,一切都不正常了。相比之下,雌性老鼠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保护。

研究人员随后分析了9万多名英国轮班工人的数据,发现男性似乎也更容易受到轮班工作的影响。上夜班的男性比正常工作时间的男性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症,这是一种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集合,包括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升高,以及腹部脂肪过多。

同时,轮班工作的女性患代谢综合症的风险也高于只在标准时间工作的女性,但在研究人员将工作类型考虑进去后,这种风险就降低了,比如,人们是作为医疗专业人员还是作为工厂员工轮班工作。

研究人员表示,工作类型很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的轮班工作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工作、工人的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因素都存在差异。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轮班工作对女性生物钟的影响可能较小,尽管原因尚不清楚。来源:北京青年报

延缓脑衰老,音乐有妙招

不管是什么年纪,如果能尽快开始学习一门乐器,甚至开始唱歌,可能都会让大脑衰老得更慢。所以我们鼓励中老年朋友学习一门乐器或声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一些研究表明,从未学过音乐的老年人在接受短期音乐训练后,言语加工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查看更多

“保命药”价格上涨快,药品保供需防青黄不接

“这个真的是我的保命药,原先是86块钱一瓶(100片),现在不到一年已经涨到了1000元一瓶,涨了十多倍,而且还买不到了。”近日,多名消费者反映称,市面上一款激素类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大多需要长期稳定服用,大幅上涨的价格让很多患者用药成本急剧上升。(5月22日《成都商报》)

查看更多

国家医保局:让新药新技术及时惠民

4年增长了7.1倍!

在5月18日召开的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介绍,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2019年的59.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81.89亿元,增长了7.1倍。

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一度价格虚高:一些“进口老药”已过专利期仍价格不菲,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也远高于国际水平。在过去,老百姓花高价钱,却未必能享受到新药、新技术,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国家医保局打出“组合拳”,让百姓以更合理的价格用上疗效更好的创新药。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吃”和“动”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糖不能仅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还需注重科学饮食和运动。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少吃甚至不吃,运动也是越多越好。其实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对控糖不仅无益,还会增加营养不良、贫血、低血糖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该怎样“吃”和“动”呢?

查看更多

“二阳”是否增多?疫情形势会发生变化吗?——权威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近日,网络上关于“二阳”的声音引发关注,有报道称部分城市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二阳”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风险有多大?新冠疫情会大幅回升吗?如何做好科学防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专门作出回应。

查看更多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来看儿科专家的解答

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部分医疗机构儿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增多。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什么?与流感和新冠如何区分?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并伴有发热;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也有部分年龄较大的儿童感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