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kbianji

让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是上海医生救了我的命!”康复出院的扎巴难掩激动。

扎巴来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因为大量自发性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达日县转院至果洛州人民医院。“病情严重,刻不容缓。”急诊科主任金烨快速做出诊断。

随即,上海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通过快速救治网络,与时间赛跑,开展多学科会诊,并联合玛沁县人民医院脑外科、甘德县人民医院重症急诊科多方专家,及时对患者进行了颅内小脑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这种快速诊断、及时转运、州县联合、强强联手、多学科协作联合救治患者的新模式,开创了果洛州人民医院救治此类患者的先河。”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峰说。

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广人稀。全州地域总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较弱。“高海拔地区急性心梗患者多,抢救最重要的措施是保证在有效时间内溶栓,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心梗患者来讲,‘2小时医疗救治圈’更有意义。”金烨介绍。

查看更多

网上问医断病,这轮AI行不行?

你在网上搜过“我哪哪疼是不是得了啥啥病”吗?答案可能不尽如人意。但随着ChatGPT等大型自然语言模型(LLM)风生水起,人们开始尝试用它来回答医学问题或医学知识。

不过,靠谱吗?

就其本身而言,人工智能(AI)给出的答案是准确的。但英国巴斯大学教授詹姆斯·达文波特指出了医学问题和实际行医之间的区别,他认为“行医并不只是回答医学问题,如果纯粹是回答医学问题,我们就不需要教学医院,医生也不需要在学术课程之后接受多年的培训了。”

鉴于种种疑惑,在《自然》杂志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们展示了一个基准,用于评估大型自然语言模型能多好地解决人们的医学问题。

查看更多

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本报北京电  (王子秦)日前,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9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1.0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参加居民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1.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职参保人数和退休参保人数均有提升。

2022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09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7.6%;总支出245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当期结存6324.93亿元,累计结存42639.89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3712.65亿元。

2022年全国医疗救助支出626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311亿元,比上年增长4%。全国纳入监测范围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各项医保综合帮扶政策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45亿人次,减轻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费用负担1487亿元。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将341种药品通过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2年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年内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来源:人民网

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

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重拳出击的监管态势,才能确保药品安全

 

严厉打击通过网络违法违规销售药品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药品、销售回收药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企业有关负责人实施联合惩戒、行业禁入、从业禁止……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启动为期一年半的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旨在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经营行为,有效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更好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从治理体系看,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修订,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从治理能力看,全国药监系统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加大药品监管力度。2022年,全国药监系统共查处“两品一械”案件15.36万件,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维护了药品市场秩序。

查看更多

洪涝灾害后消毒怎么做

近日,我国南北方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常伴发食物受淹变质、畜禽死亡等情况,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饮用水及食品污染。记者采访重庆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了解到,洪涝灾害后应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处理和消杀防疫,确保灾后无大疫。

重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所长季恒青介绍,洪涝灾害后首先应及时开展清淤工作,在确定建筑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开展受淹后室内外垃圾、粪便、杂物、动物尸体及各类积水、污水、淤泥等的清除和环境冲洗工作,以减少蚊蝇孳生和保持环境清洁。

如何有针对性开展消毒工作?

季恒青表示,洪涝灾害的消毒为预防性消毒,整个过程遵循清淤—冲洗—消毒的工作顺序。消毒重点是受到污染的地面、物表、饮水、食品、餐饮具、衣物等,对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场所和物品,以清淤后冲洗干净为主,不必漫无目的开展全方位消毒。

专家介绍,针对受污水污染地面及家具、物品,清洁后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1000mg/L的季铵盐等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喷洒时以喷湿为度。没有发生疫情的情况下,不必对空气消毒,以开窗通风为主。

饮用水方面,洪涝灾害期间千万不要喝生水,应煮沸后饮用。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混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含氯泡腾片。可能被污染的水龙头表面或水嘴内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30分钟后清水擦净,并打开水龙头冲刷管路及出水口。此外,经水淹污染的水井应先清掏淤泥,冲洗干净井盖、井壁等,抽干水井内受污染的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消毒;未受淹污染的井水可直接消毒。井水须烧开后才能饮用,严禁直接喝生水。

饮食环节,应注意对餐饮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15分钟以上。也可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洗净或使用消毒柜消毒。专家提醒,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受淹的新鲜瓜果、蔬菜清洗后可用含氯消毒液100mg/L—200mg/L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来源:科技日报

人造细菌进化能力超越自然

据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领导的一个团队从支原体细菌中创造了一种最简单细胞,它只包含493个基因,是已知所有自由生命体中最小的基因组。这些细胞能够进化和生长,增殖变多,且能重新恢复在缩小基因组时失去的遗传适应性。这项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成功地设计合成细胞,甚至开启合成生命的时代。

生物体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无论是拥有460万个碱基对的大肠杆菌,还是拥有430亿个碱基对(约是人类基因组长度的14倍)的澳大利亚肺鱼,遗传指令的数量决定了一个生物的特征和功能。

如果把一个很长的基因组精简到最基本形式,会发生什么?事实证明,即便没有完整的基因组,生命仍然会找到一种生存和繁衍的方式。

蕈状支原体是可引起传染性牛胸膜肺炎的一种细菌,这种细菌生存在奶牛和山羊等反刍动物的肠道。2016年,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将蕈状支原体的基因组从901个基因削减到493个基因,创造了一种新的合成菌株JCVI-syn3B。

研究人员观察了这种“基因组简化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中会有什么反应。一般的细胞能大量增殖,但只有精简基因组的人造细胞会增殖吗?会发生突变吗?如果会的话,这些突变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简化基因组细菌的生存能力?

蕈状支原体JCVI-syn3B基因组精简后剩下的每一个基因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假设,这种菌株将无法突变,进化潜力受限。

但研究发现,即使只有最简单的基因组,在实验室中自由生长的300天里,蕈状支原体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突变率。当将其与未经300天生长的细胞,以及基因组未被篡改的蕈状支原体,一起放在营养资源有限的试管中。对比起来看,使基因组简化细胞具有生存优势的正是这300天。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时期帮助细菌恢复了最初在剥离基因组时导致下降的50%的适应能力。这些细胞的进化速度甚至比未被篡改的同类细胞快39%。来源:科技日报

中消协:物美价廉的养老辅具更受青睐

7月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召开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质量评价与消费监督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移位机、电动轮椅、爬楼机、助行车、坐便助立器、移动马桶、马桶扶手、洗澡椅、翻身器等9类养老辅助器具50多款适老化产品测评结果。结果显示,养老辅具并不是越贵越实用,低价但实用、安全且高质量的产品更受老年人青睐。

据了解,此次测评,产品安全性、易用性、舒适性、情感性以及综合性价比成为主要衡量指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最好能根据家中老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低价格依然可以买到集实用、安全、易学、舒适、美观于一体的高品质产品。

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也更加多维、多向、多样,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希望未来养老辅具和相关适老产品的设计,能够弱化“老年人”标签,增强“人文关怀”属性,不仅要注重安全放心、性能优良、操作方便与经济实惠,同时还要追求环保、美观、温馨以及情感上的共鸣,使老年人既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体验服务,又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心灵上的尊重和满足。来源:光明日报

想要拥有好皮肤?可以吃出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谁不想拥有紧致、有光泽、吹弹可破的肌肤?很多女性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美容院、护肤品上,但却忽略了饮食这个最基础的关键点。是的,就连好皮肤也离不开健康饮食。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与好皮肤相关的几大饮食营养因素,教大家通过吃喝来改善自己的皮肤状态。

查看更多

植物精油类驱蚊剂未必更安全

又到蚊子肆虐时。最近,人类和蚊子在“斗智斗勇”,各种驱蚊产品则在“神仙打架”。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除了以避蚊胺、驱蚊酯等人工合成物质为主要成分的驱蚊产品外,还有一些以柠檬、薄荷、樟脑、柠檬桉、香茅、丁香甚至肉桂、天竺葵等中药材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精油类驱蚊产品。因看到后者主要成分是植物,故许多消费者认为使用它们更安全。

那么,这些新奇的驱蚊成分是否安全有效?为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挑选驱蚊产品有没有什么讲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查看更多

运动数据有助提早发现帕金森病

《自然·医学》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运动追踪设备采集的数据或能作为预测帕金森病未来发展的早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数据或能实现相对低成本且无创的大规模人群筛查,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运动功能相关神经元逐渐丧失,尚无已知疗法可治愈。确诊时的神经系统变性通常已持续多年,此时约有50%—70%的运动功能相关神经元已受到影响。提早发现有帕金森病风险的个体或能让更多人加入为该疾病设计保护性疗法的临床研究。

英国卡迪夫大学团队利用英国生物银行采集的年龄在40—69岁的10.3万人的数据,模拟了运动追踪设备的数据是否能用来在临床确诊前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团队发现,相比常用的临床标志物,如来自生活方式、遗传学、血液生化学和患者报告症状的指标,使用来自运动追踪设备的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更好地区分临床诊断和预诊断的帕金森病。团队指出,与运动加速和睡眠质量相关的特定模式与帕金森病的未来发病和/或现有确诊有关。白天的平均运动加速在帕金森病确诊前的几年里会减慢,而帕金森病确诊患者的睡眠障碍比其他临床疾病患者(如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运动障碍)更严重。

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数据或能作为发现有帕金森病风险人群的低成本筛查工具,对帕金森病相关的病理性神经退行迹象的早期筛查,有助于启动神经保护疗法,开展针对疾病发展的临床试验。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