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近日,社会各方面关注基本医保参保数据。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同志25日专门就基本医保参保情况接受采访。
这位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由于参保质量提升、参保数据去重等原因,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数据为98349万,虽较上年数据表面上有所下降,但由于重复参保等情况显著减少,真实的总体参保人数实际上还略有增加,基本医保参保大盘保持稳定。具体情况是:
2023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10月21日在京举办。大会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488个,县区覆盖率超17%;累计有2880个县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率达97.3%;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提升到2022年的27.8%。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在大会上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积极发展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新格局。
“中国在提高人均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大会上说,中国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覆盖范围,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纳入其中,这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迈出重要一步,我对这些巨大成就表示祝贺。
雷海潮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加强以老年人群为主体的慢性病防控重要窗口期。下一步,要从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提升慢性病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来源:新华网
“黄精冰激凌、枸杞冰激凌、甘草冰激凌、味道绝了!体会到了一边吃冰激凌一边养生的快乐,精准贴合我们年轻人‘朋克养生’的要义!”美味的草本冰激凌让“00后”李笑连连称赞。
“中国药都”江西省樟树市,10月21日闭幕的第54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李笑排队品尝了各种草本口味的冰激凌,呼吁厂家赶紧上网销售。
数据显示,中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万亿元人民币。消费者中,18-35岁青年人占比高达83.7%。近年,“朋克养生”成为青年潮流,意指年轻人一边放肆生活、一边养生自救,有段子调侃“啤酒里面放枸杞,蹦迪时戴上护膝,穿破洞裤在裤洞里贴暖宝宝,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遭遇的重大海难事故中,中国援外医疗队连续数日不间断工作,让数百名伤者转危为安。
在与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斗争中,中国援外医疗队挺身逆行、深入疫区,为当地建起公共卫生体系。
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援外医疗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控制疫情、救治感染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派遣规模最大、实施效果最好的援助项目之一。
60年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赓续流传。中国援外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术抚平患者伤痛,以健康中国的实践经验提高受援国家医疗技术水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挺膺担当。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顾天成)更新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和治疗新进展,明确不同检测场景下检测流程,引入检测新技术、新流程和新策略……记者近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印发《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2023年修订版)》,2011年发布的《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试行版)》同时废止。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信息显示,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以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人为主要传染源。部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容易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得到治愈。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简化丙型肝炎检测和诊断流程,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尽快得到诊断和治疗。”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研究员金聪说,本次规范的修订立足于我国当前丙肝病毒检测状况及实际工作需求,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检测技术和策略的进步,历经四轮修改、增补和完善。
专家表示,本次修订使我国从事丙肝病毒检测工作的各级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获得全面技术指导,助力加快实现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目标。来源:人民网
又一场悲剧发生了。据成都高新区联合调查工作组通报,10月10日下午,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向某某在校内自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经调查,向某某有自伤的言行和疤痕,未发现针对这名学生的校园霸凌行为。通报中写道:“我们深刻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对家属沟通抚慰不到位等问题。”向某某的自缢再次让社会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多起引发关注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中,当事人都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是人比较不稳定,思维活跃,但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情绪容易变化,容易出现行为冲动。”10月9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与父母亲近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变得善良、体贴,这些孩子在儿童早期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少。
在这项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10700名儿童的数据。当孩子在5岁、7岁、11岁、14岁和17岁的时候,研究人员采访了父母和孩子,使用标准化的问卷来衡量抑郁、焦虑和攻击性等心理健康症状,以及社会期望行为等。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3岁时与父母越亲近,他们长大后表现出的善良、同情、乐于助人、慷慨和志愿服务就越多。相反,早期父母关系紧张或受虐待的孩子不太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成积极的社交习惯。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在理解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社会行为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提供了一些有力证据,证明从长远来看,养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在预防行为问题方面。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照顾行为和社会经济地位有着很大联系。
研究人员指出,父母和照顾者必须记住,孩子们经常模仿他们的行为,那些经历过父母吼叫、殴打或羞辱的孩子和青少年,更有可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喊、殴打和斥责他人。因此,父母可以采取同理心的、仁慈但坚定的管教方式,而不是严厉的管教,这已被证明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社会发展。来源:北京青年报
前几天,网友们纷纷晒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网上也一直流传着“一杯奶茶的咖啡因相当于7罐红牛”“一杯奶茶咖啡因含量等于4杯咖啡”“奶茶会导致失眠”“一杯奶茶清醒到天亮”等说法,引起消费者担忧。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日公布的《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2023)》显示,52.15%的人不知道茶中含有咖啡因。对此,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茶和咖啡同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咖啡因饮品。出于望文生义的原因,说起咖啡因,消费者很容易联想到咖啡,但“喝茶提神”也是咖啡因的作用。实际上,茶、奶茶中也都含有咖啡因,但由于大家对中国传统咖啡因饮品还缺乏全面认识,导致对“奶茶含咖啡因”这种知识性认知屡上热搜。
中新社沈阳10月14日电 (记者 禹瑞斋)历时4年,总计采样超过95万人的最新科技成果《高度近视及易感基因分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14日开幕的“2023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眼科大会”上正式发布。
白皮书指出,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基因密切相关,易感基因检测能够有效提升近视防控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大数据,多维度立体展现近视、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与易感基因、用眼习惯、饮食习惯、父母近视等因素的相关性,为政府、学校、家庭和医疗机构提供更科学、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参考。”2023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眼科大会主席何伟说。
据白皮书数据显示,严格按照易感基因检测报告的指导方案进行干预,81.37%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稳定,远高于非严格执行群体。“把高度近视与基因结合起来,发现一些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从基因层面来治疗高度近视,治疗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这是未来可期的研究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说。
“2023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眼科大会”旨在促进基因组学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与眼科学、生物医学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推动精准医疗诊疗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以及眼产业发展。来源:中国新闻网
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意大利神经科学家安德里亚·沃尔特拉宣布在人脑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细胞。
据沃尔特拉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所述,这是一种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的新型细胞。这种细胞存在于小鼠和人类大脑的多个区域,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混合性质。此外,这些细胞对记忆以及大脑对运动的控制具有增强作用。
多年来,沃尔特拉一直在向他的学生讲述被誉为“现代神经学之父”的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的故事——
1888年,卡哈尔在他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住所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开始在显微镜下研究人脑切片。他从附近的医院获得了捐赠的器官。一次,在观察脑切片时,他看到显微镜镜头另一端有一片“千丝万缕的丛林”。
当他深入研究这片“丛林”时,最终提出了“大脑也是由单个细胞所组成的”这一新观点,其中,神经元是思维的“主角”。
如今,沃尔特拉的新发现引起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美国《每日科学》网站刊文称,该发现“撼动了神经科学的基础”。
大脑有两大主要细胞家族
构成大脑的两个主要细胞家族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卡哈尔发现的“大脑丛林”即神经元的密度出人意料。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只有1.5千克重的大脑中,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通常被称为灰质)与数万亿个突触相连。此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大脑是一团分散的、物理上相互连接的网络。而卡哈尔则表明,神经元通过“亲吻”突触的方式进行彼此间的交流。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主任科学家、研究员刘石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突触就像是“通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