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吸烟、定期锻炼以及控制胆固醇等8种健康习惯可能会延缓衰老速度,使人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年轻。相关论文将于11月12日在费城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提交。
美国心脏协会此前提出了“生命八要素”以帮助人们改善心血管健康。这八大要素(健康习惯)包括: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或75分钟剧烈的体育锻炼;均衡饮食,多吃蔬菜、坚果和瘦肉蛋白;不吸烟;每晚保证7—9小时睡眠;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胆固醇;控制血糖;控制血压。
在最新研究中,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努尔·马卡里姆及其同事发现,遵循这份清单不仅可以促进心脏健康,还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过程。
马卡里姆团队评估了6500多名参与者遵守这份清单的情况。这些参与者报告了他们在饮食、锻炼、吸烟和睡眠建议等方面的遵守情况,研究团队还测量了他们的体重、胆固醇、血糖和血压。该团队还通过测量参与者体内与代谢、炎症和器官功能有关的化学物质(如葡萄糖和肌酐)的水平,计算出了参与者的生理年龄。
与按照日历计算的实际年龄相比,生理年龄能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人的衰老情况。
研究小组发现,最遵守“生命八要素”的参与者的生理年龄平均比其实际年龄小6岁;而最不遵守八要素的参与者的生理年龄平均比其实际年龄大4岁。
马卡里姆指出,遵循“生命八要素”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而这会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延长无病年限、降低过早死亡的风险等。
未来,医生可以监测一个人对“生命八要素”的遵守情况,以衡量他们的生理衰老速率以及心脏健康状况,从而促进早期干预和预防。来源:科技日报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本市流感活动度上升,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冬季面临流感、肺炎支原体、新冠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流行的风险,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增加。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坚持多病共防,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当前正是北京市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为自己提前建立保护屏障。有些人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有些人和流感高危人群接触频繁,他们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6-59月龄婴幼儿;60岁以上人群;特定慢性病患者,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与高危人群接触频繁的人员:敬老院、疗养院和其他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60 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其他流感高危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医务人员。
市疾控提醒,科学佩戴口罩是有效防范手段。感染者佩戴口罩可以阻挡病毒在空气中的播散,健康人群佩戴口罩能够减少病毒的吸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外出或与其他人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与其同处一个房间或近距离接触时也需佩戴口罩。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进入医院、诊所和其他密闭场所时,也建议佩戴口罩。
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要求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居家休息、积极治疗,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和进入公共场所,不带病上班、上学。来源:北京青年报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日前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8%。至此,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覆盖374种药品,为患者减轻用药负担。
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共有266个产品中选,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群众受益面进一步拓宽。
此次集采品种目录中,包含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伏格列波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降压药乌拉地尔、抗生素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百姓常用药品。同时也包括了抗肿瘤用药,如治疗乳腺癌的氟维司群等,以及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如用于抢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剂、用于催产的缩宫素注射剂等。
“少喝咖啡、别碰碳酸饮料,小心把钙都涮走了,今后骨质疏松……”你有没有被身边人这样关心过?香醇的咖啡、冰凉的碳酸饮料,难道这些“续命水”都要离我们而去吗?别急,没那么夸张。毕竟,离开“量”谈危害是不科学的。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不仅对这一“名训”进行了辟谣,还网罗了一批最新的健康流言予以集中打击。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最近一段时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姜越的工作节奏很紧张,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与往年同期相比,我们儿科患者大概增加了3倍,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明显增加。”姜越表示。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惠秦也有同样感受:“10月份,中日友好医院儿科门诊量达17291,大概比往年同期增加了3倍。其中,呼吸道疾病患儿占比超90%,而肺炎支原体感染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低龄儿童感染也不少见。据报道,多地医院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较往年明显增多。
“减油”是“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减油”,快来看看你还有哪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
动物油没有植物油健康最好不要吃?
烹调油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包括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
植物油和动物油最大的区别在于,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选择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关键要看个人日常膳食组成。如果平时吃猪肉、牛肉、羊肉比较多,建议烹调油尽量选择植物油;如果平时素食比较多,也可以适量使用动物油烹饪。
特别注意,要减少加工零食和油炸香脆食品摄入,常温下“脆”和“起酥”的食品如薯条、土豆片、饼干、蛋糕、加工肉制品,可能由棕榈油等制作。
油炸食品风味虽好,但是高温油炸会导致营养素损失、产生致癌物、难以消化、影响智力,增加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偶尔品尝一下,但不能经常吃,而且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吃完后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或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又“稻”一年秋收时。眼下,正是新米集中上市的时候,不过你见过绿色的大米吗?
最近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在线下商超出现的绿色大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上传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显示,这种大米通体呈翠绿色,与普通大米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此,有网友评论道:“这一看就是‘科技与狠活’。”还有网友表示,自己曾经购买并食用过这种米,“有一股竹香味”。
那么,绿色大米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相比普通大米,这种大米是否更有营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年轻男性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一路上升,连年轻女性中尿酸超标的人也越来越多。尿酸水平普遍上升的趋势,必然与不健康的体质和错误生活方式有关。那么,什么因素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呢?其中,饮食不合理就是引起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秋季,绵柔香糯的芋头陆续上市,希望这种食物能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常客,因为吃芋头益处非常多。如果你比较爱吃肉,那么推荐你在炖肉的时候放点芋头一起烹饪,因为芋头算得上是最好的“炖肉伴侣”了。
芋头的三大功效
1.能补充膳食纤维
“搬走胆固醇”
芋头总膳食纤维含量达4.1克/100克,而且多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有增加饱腹感、促排便、减缓血糖上升等作用,还能帮助我们把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排出去,延缓人体对能量的吸收,使人体不至于在短期内迅速发胖。
因为芋头能“搬走胆固醇”,所以常吃芋头对血脂调控非常有利。建议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常吃芋头。
近期,支原体肺炎频频登上热搜,许多孩子患上此病,更是让不少家长担心不已。支原体肺炎到底是什么疾病?如何用药?如何预防?针对相关话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请他就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解答。童朝晖表示,支原体肺炎并非新发、罕见疾病,它并不可怕,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即可。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童朝晖表示,支原体肺炎每个季节都会发生,严格意义来上说,它不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而属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有两个特点:一是今年出现了感染小高峰,二是感染人群呈现低龄化特点,即过去往往是5岁及以上的孩子感染,今年3岁左右的孩子也有感染。“但不管怎么说,支原体肺炎并不是一个新发的、罕见的疾病,也非可怕的肺炎。”童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