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kbianji

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显示,自2023年8月31日报告首例BA.2.86变异株输入病例以来,全国共报告BA.2.86及其亚分支序列160条。”1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专家研判认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此前,新冠变异株JN.1由于传播较快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这一新冠病毒亚分支对我国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否会产生影响?如何帮助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更有效应对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与会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

查看更多

家长面对“熊孩子”如何立规矩?

有家长提问,上班时最怕接到老师电话,除了日常学习,就怕老师告状:上课说话了?和人打架了?遇到这种孩子在家在校调皮捣蛋的事该怎么办?

专家观点

史家胡同小学德育副主任吴丽梅: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不能守规矩的问题。我想起一个孩子,叫小飞,他是学校出了名的淘气王,总是不能遵守学校纪律。面对老师的管束,他的常用辩词是:“我妈说了,我来上学就是享受快乐教育来了。”我们老师都给气笑了,问题是你快乐了,我们不快乐啊。后来,这个孩子因为干扰其他人上课,被家长们联名投诉,其他孩子也渐渐远离他了,他真的获得了快乐吗?我想未必。我见到小飞的妈妈,没想到他妈妈说:“我每天都提醒他听老师话,别给我找麻烦,但是他不听我也不能跟着去学校啊……但是和您也说心里话,其实我觉得太守规矩的孩子不适应社会,孩子还小呢,快乐就好。”

小飞妈妈的想法,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但是他们不知道,没有边界地追求快乐是一种毁灭。学校是孩子进入社会的演练场,一个遵守规则的孩子能在秩序中成长,减少犯错成本。小飞要想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家长要学会“立规矩”,小飞要学会守规矩。

那立什么样的规矩呢?

我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接人待物有礼貌,公共场合不喧哗等等,学校的规矩就更多了。但是不管我们立什么规矩,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妨碍他人。我对小飞妈妈说,他上课不好好听讲,学不到知识伤害了自己,而他破坏课堂纪律,让其他孩子不能安静听课就是在妨碍他人。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给孩子“立规矩”,帮助他化繁为简先建立守规矩的意识。

那当孩子破坏规矩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讲道理和发脾气可能是大部分家长的选择,但效果往往不太好。我再给大家讲个小飞的故事。小飞妈妈跟我说他在家喜欢踹门而入,妈妈天天吼他但没什么用,我给她的建议是:第一次,父母要明确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然后让他按正确方式进门一次,这是明示规则与保证他理解规则。第二次,孩子“砰”一脚又把门踹开了,门还坏了。那他需要道歉并用零花钱来维修门,这就是承担后果,做出弥补。如果这个孩子不听不听就是要踹门呢?那就要被剥夺特权,例如停止游戏时间直到他停止破坏或者做出正确的行为。这个过程并不愉快,孩子哭,闹,讨价还价,撒泼打滚,但是小飞妈妈在我们的帮助下,不再说教或者打骂,咬牙坚持不退让,还真把他踹门这毛病给改过来了。可见,立规矩的最后一步就是坚持。来源:北京青年报

二〇二三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阿斯巴甜、咖啡、减重、大食物观、营养素养、食养、营养标识、预制菜、免疫力、肠道健康……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国民营养素养大会上,2023年度十大营养热词出炉。

十大热词如何出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介绍,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通过监测2023年1月1日至11月28日相关营养与健康信息,对全年不同月份的话题热度、不同事件地域声量等进行了总结排行后筛选出15个热词,再由来自营养学、食品安全学、公共卫生、健康传播、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结合媒体视角和专家学者专业知识,经过充分讨论和投票评选而出。会上,十位专家分别解读了十大营养热词。

查看更多

服咳嗽药后不能喝水?得看你吃的是哪种药

近期,呼吸道疾病扎堆儿流行,把“吃咳嗽药要不要喝水”的大讨论送上了新闻热搜。的确,有些止咳药服用后需暂缓喝水,不过,有一些祛痰药则需要多喝水以便稀释痰液、帮助排出。其实,用药喝水学问很大,药物不同,喝水多少有不同讲究。今天,药师就来帮大家盘点那些服用后需要少喝、缓喝水的药物,以及服用后需要多多喝水促进代谢的药物。

查看更多

四大病原体当道 发热咳嗽要不要去医院

近期,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且肺炎支原体的“霸主”地位被流感掀翻。目前北方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分别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四大病原体“当道”家长该如何区分?孩子发烧咳嗽是不是就要马上去医院?居家护理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今天就请协和儿科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查看更多

全球首例新型细胞化瓣膜“补心”成功

科技日报武汉12月7日电 (宋孝天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王继亮 聂文闻)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补心”的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玥玥(化名),回到协和医院复查,这是国际首例成功实施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该瓣膜是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董念国团队突破传统生物瓣膜的耐久性难题,历时20余年自主研发出的全球首款新型细胞化瓣膜。

今年5月,玥玥被紧急送往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经检查发现,她的肺动脉瓣已重度反流,且肺动脉存在瘤样扩张,右心室扩大近一倍,右心功能不全,亟须手术治疗。

“新型细胞化瓣膜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自体细胞会在瓣膜材料内部生长,具有组织重塑与修复能力,不易发生钙化衰败,利于患儿恢复肺动脉瓣功能。”董念国介绍,考虑到玥玥年龄小,现有临床生物瓣和机械瓣均不合适,经探讨评估后,决定为患儿实施经导管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

董念国以右心室流出道作为穿刺点主入路,将形似并蒂莲花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通过一根细细的介入导丝送入玥玥的肺动脉。安装完毕,植入的瓣膜在患儿体内徐徐展开,肺动脉瓣无返流、无瓣周漏,瓣膜置换过程仅5分钟。复查心脏彩超显示,玥玥术后恢复不错,人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右心较术前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来源:科技日报

这些,将验证医学突破对人类的益处 ——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

《自然·医学》杂志7日发布了由业内顶尖专家评选出的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

这篇新闻特写表示,无人能够预测2024年生物医学领域到底会诞生什么,但可以让这些专家告诉人们:有哪些正在进行的试验,可能在明年产生重大影响。

两种AI算法尤为抢眼

关于人工智能(AI)已有很多炒作,但AI工具却很少开展临床前瞻性研究,这一点其实必不可少——因为我们需要知道当AI的预测与人类医生的判断相左时,究竟该怎么办?事实上,医生可能不会经常改变主意,但他们会因此变得更谨慎。

查看更多

衡量人体器官老化的血检方法问世

《自然》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生物科学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分析人体器官的老化,其可更好地预测疾病风险和老龄化影响。这项对逾5000人的调查分析显示,其中近20%的人表现出某一器官明显加速老化,这表明可能存在器官特异性疾病,或增加其死亡风险。

老化造成组织结构和功能衰败,使大多数慢性病风险快速上升。此前动物研究表明,老化在不同个体之间和同一个体各器官之间都有所不同,但还不清楚这在人类中是否适用以及对老化相关疾病的影响,也不清楚人体器官如何随着年龄发生分子改变。

鉴于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此次评估了来自特定器官的人类血浆蛋白的水平,衡量活着的人不同器官的老化差异。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团队分析了5676名成年人在生命周期中11个主要器官(心脏、脂肪、肺、免疫系统、肾脏、肝脏、肌肉、胰腺、大脑、脉管系统和肠道)的老化情况。在评估器官年龄后,他们发现有20%的人表现出一个器官加速衰老,1.7%的人显示出多器官的衰老。

研究团队发现,器官加速老化使死亡风险增加20%—50%,而且特定器官疾病与器官更快老化有关。心脏加速老化的个体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250%。此外,大脑和血管的加速衰老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与磷酸化tau蛋白(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标志物)的预测性一样强。来源:科技日报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方面,中医有哪些招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因为外邪侵入人体,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肺脏受损,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儿不同的发病原因、不同的症状特点和不同的体质特征,辨证分型,精准治疗。在呼吸道感染的早期,患儿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中医主要采用宣肺解表利咽的治疗方法,同时根据儿童的特点,配合相应适宜的中医外治方法,包括拔罐、刮痧、穴位推拿等。

吴力群说,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常常会出现咳嗽的症状,部分儿童咳嗽咳痰的症状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内服外治,清解余邪、扶助正气、健脾化痰、止咳化痰。在疾病后期,如果咳嗽时间比较长,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比如咳嗽、痰多、痰白清稀的时候,可以用陈皮、生姜炖梨,新鲜梨洗干净,不要去皮,挖去梨核,在梨中间加入陈皮丝、生姜丝,放在碗中,隔水蒸,喝汤吃梨。如果孩子表现为干咳、少痰,则可用百合、川贝炖梨。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说,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清淡饮食。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说,如果进食了太多生冷的东西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出现咳嗽的儿童,不要进食冷的饮料,也不要进食太多瓜果类食物。儿童的肺脏比较娇嫩,怕辛温燥热的食物,尽量不要摄入辣椒、炸薯条等食物,避免对肺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中医认为,肥甘厚腻会伤脾胃。儿童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尤其是在生病期间,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要用太过苦寒的药物,也不要摄入太多寒性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阳气受损,病情加重。儿童如果胃口不好,谷芽、麦芽、山楂煲水服用,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另外,使用一些简单的小儿推拿方法,如捏脊、揉板门穴等,也可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儿童呼吸道感染以轻症为主,主要表现是上呼吸道感染。即使确诊为重症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大部分预后良好。中医有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就是“肺肠同治”,用通腑泄热的方式达到治疗肺炎的目的,从而阻断疾病的发展,同时也防止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来源:人民日报

蛋白质折叠的细胞密码破解 有望为治疗多种疾病开辟新途径

人们通常认为,疾病是由异物(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引起的,但影响人类的数百种疾病,其实是由细胞蛋白质生成错误引起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领导的团队最近利用尖端技术,破解了基于碳水化合物的代码,该代码控制某些蛋白质的正常形状,而正常的蛋白质形状才能使人体保持健康。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分子细胞》杂志上。

科学家曾认为,控制生命的唯一密码是DNA,但近几十年来,人们认识到还有其他代码在起作用,特别是在构建复杂折叠的分泌蛋白方面,这些蛋白在人类细胞的蛋白质工厂内质网(蛋白质折叠开始的地方)中产生。大约7000种不同的蛋白质(占人体所有蛋白质的1/3)在内质网中制造。分泌蛋白质负责从人体的酶到免疫和消化系统的一切,必须正确折叠才能使人体正常运作。

而一种称为“伴侣”的特殊分子,有助于将蛋白质折叠成最终形状,同时其还能识别错误折叠,并在它们造成损害之前“解决”它们。

“伴侣系统”的发现,归功于糖蛋白组学和质谱分析,但研究人员希望其还能够回答25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伴侣”如何知道7000种不同的蛋白质折叠哪些是正确的?

此次研究给出的答案,涉及一种被称为UGGT的“内质网守门人”酶,以及一系列称为N-聚糖的碳水化合物标签,这些标签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的特定位点相连。

研究人员使用CRISPR编辑后的细胞修改了“伴侣”网络,同时开发了创新的糖蛋白组学技术。他们发现,UGGT酶把糖放置在特定位置来“标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这是一种代码,“伴侣系统”可读取它,接着准确确定折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位置以及如何修复。

这一结果为最终治疗由错误折叠蛋白质引起的数百种疾病打开了大门。

【总编辑圈点】

蛋白质折叠是个迷人的课题。在行使功能时,蛋白质会在短时间内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对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和预测,可以帮助人们在分子层面理解生命活动的机理。人们已经发现,伴侣系统能指导蛋白质折叠成最终形状,还能识别错误的折叠并加以修复。本文研究发现,UGGT酶把糖放置在特定位置来“标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伴侣系统可读取这段代码。很多疾病恰恰是由错误的折叠引起,了解伴侣系统如何识别错误,也就为人类解决类似问题开辟了道路。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