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然·医学》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坦桑尼亚一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一种“算法会诊”,即数字决策支持工具可显著降低医生给儿童开抗生素药物处方的概率,且不会影响临床结局。
细菌耐药性在2019年造成约127万例死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造成的医疗负担最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病原体耐药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抗生素的使用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有增无减。此前研究发现,许多会诊会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开具抗生素处方。
瑞士洛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儿科会诊的临床决策支持算法。该算法利用即时检验提供诊断建议,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推荐相关疗法。研究团队在坦桑尼亚的20家医疗机构测试了该工具降低抗生素处方率的有效性,范围覆盖了11个月里的逾2万例次会诊。如果使用该工具,23.2%的会诊会开具抗生素,而不使用该工具的医疗机构这一比例为70.1%。抗生素处方率的降低并未给患者造成负面影响,因为研究期间没有发现治疗失败率有任何差异。
研究人员指出,干预组有25%的个体没有按照算法进行管理,凸显了坚持使用该工具的必要性。但他们也指出,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在成本和技术上可扩展的潜在解决办法,可安全地降低抗生素处方率。来源:科技日报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李恒)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投资106亿元,改扩建54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为60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精神专科基本医疗设备,持续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
报告指出,我国支持各地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支持精神福利设施建设。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动全国精神专科领域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化水平。
报告介绍,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目录共新增近20种精神障碍药品,并通过谈判引导部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此外,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出台“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7个省份实现区县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8个省份区县服务覆盖率超过或接近70%。
报告提出,下一步,我国将大力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支持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精神(心理)科建设。探索开展儿童精神心理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培训,补齐人才队伍结构短板。加强严重精神障碍人员服务管理,推进社区康复。同时,完善支撑保障政策,推动将更多更新精神药品及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来源:新华网
“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了不少人开始养生的标志。的确,枸杞子作为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材,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养肝、润肺明目等功效。但,这个一年四季都有养生功效的枸杞,吃得太随意也容易引起副作用。今天,就请跟随药师一起走进枸杞子的世界。
你知道吗,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常驻卧室的这种细菌而致病!看着很干净的卧室,却成为一些细菌的温床,反而可能是家里最脏的地方。如果清洁不到位,患肺炎、心肌炎的风险就可能会攀升!
卧室中哪些角落或者物品致病风险高呢?今天,感染内科的医生就来给大家曝光这些卫生死角,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清洁方案,对病菌进行一场全面围剿。
近日,多地迎来又一轮寒潮,气温再降。专家建议,天气寒冷,顺应“闭藏”的规律,适当进补,强身益气,驱寒保暖。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张克明说,天寒地冻,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环境转变而变换。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建议多食一些温热性味的食物,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适量的脂肪,如羊肉、牛肉、虾、有鳞淡水鱼、牛奶、鸡蛋、黄豆芽、韭菜、黑豆、大豆等,可健脾和胃、强身驱寒。
在所有肺癌患者中,有约85%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之一,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然而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转移机制尚不明确。12月19日记者获悉,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主任李单青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长昊副教授团队合作,在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发表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揭示circTLCD4-RWDD3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持续加强监测研判,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指导各地对医疗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医疗资源统筹调配,根据患者数量增开相关诊室和治疗区域,扩充病房资源,指导二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应开尽开”,延长接诊时间,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保障儿科诊疗需求。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近期,全国多地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叠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为指导各地切实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诊疗服务和“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合理就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健康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近日,大范围雨雪寒潮袭击我国大部地区,雨雪过后紧接着是低温“速冻”。南方则开启“季节穿越体验”。为此,中央气象台寒潮、大风、暴雪、冰冻四预警齐发。雨雪冰冻天气对人们生活影响极大,北京、天津等地通知中小学幼儿园居家学习,雨雪冰冻天气引发的跌伤或心血管病人数量上升。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的寒潮次数总体确实呈现减少趋势。从1951年至2020年的气象大数据看,20世纪60年代寒潮年均次数7.6次,2011年至2020年年均次数已经不足5次。相应的,冬季偏暖的“暖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常有“这个冬天不太冷”的感觉,从而放松了对冬季防寒的准备。
虽然全球气温普遍升高,但它是一个平均态。气候变暖并非“平均主义”,体现在天气变化的幅度上,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也就是夏天的时候会更热,冬天的时候会更冷。另外,从区域来说,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增暖幅度并不均匀,其中影响我国寒潮的“老家”北极地区增暖速率明显高于其他中低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导致常年“围堵”冷空气的西风带大大减弱,强度大的冷空气更容易冲破“堤坝”,如洪水突破西风带的控制一路南下。因此,在气候变暖时,更容易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
暖冬出现概率的显著增加,反而会令冬季的寒潮影响力更凶猛。在暖冬时,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平时年份,我国北方可能达到20℃,南方甚至可能超过30℃。“升得高跌得重”,一旦强寒潮来临,气温将出现断崖式下跌。另外,正在影响全球的厄尔尼诺事件也将叠加全球变暖的作用,导致阶段性冷空气更加活跃。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我国北方和南方都可能发生低温雨雪灾害等极端天气。
总体来说,强寒潮本身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加剧了强寒潮的危害性。虽然它的发生概率较低,但每来一次都会造成重大损害,绝不能因为气候变暖而掉以轻心,相反要从长计议,高度重视其对各行业的影响。
全社会要像防范暴雨、台风等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一样,在提升冬季极寒事件预报预警能力的同时,从社会意识、设施建设、行业应对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应对措施。首先,每个人都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寒潮带来的雨雪冰冻大风等对人们的影响可能会更严重。需要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联合应对能力。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应对强寒潮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暖设备、建筑外墙保暖,做好输电线路防范冰冻,合理配置交通除雪除冰装备等。此外,各行业应关注冬天“冷冻”的生意经,加强防寒保暖除雪等资源的社会供应。来源:光明日报
“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结果显示,自2023年8月31日报告首例BA.2.86变异株输入病例以来,全国共报告BA.2.86及其亚分支序列160条。”1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专家研判认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此前,新冠变异株JN.1由于传播较快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这一新冠病毒亚分支对我国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否会产生影响?如何帮助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更有效应对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与会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