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能始终拥有面向未来、面对挑战、永立潮头的不竭动力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把人民作为执政的最大底气
疫情无国界,全球共战役。危机时刻,国际社会选择紧紧站在一起。
面对疫情,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政策举措,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第一时间通报疫情信息,展现了“敢于负责、积极作为”的大国担当;
面对疫情,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纷纷表达慰问和支持,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国伸出了援手,汇聚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滚滚暖流;
面对疫情,中国尽己所能给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27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积极分享病患诊疗方案和疫情防控经验,谱写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人间佳话;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该村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出一条以保护生态环境来寻求致富之路的成功做法,第一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理念在破解和回答“发展之问”,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式,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给出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两山”理念构筑起锦绣山河的“绿色高地”,从三江源到祁连山,从福建武夷山到浙江钱江源,祖国大地的绿色发展纷纷结出丰硕成果。
从发展哲学的视角来看,“两山”理念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人们在发展实践中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这意味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发展实践中,只要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起来,妥当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绿水青山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就是说,只要找到“两山”转化的现实通道,生态环境优势就可以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从而助推绿色发展,在整体上提升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明确2020年9月30日后,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直至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开始为止。在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合宪合法合理、符合国际惯例,为香港尽快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没有安全的选举环境,就谈不上选举的公平公正;不尽快遏制住疫情蔓延,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更无从谈起。7月以来,香港暴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令人揪心。此前,“修例风波”造成的冲击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已经严重拖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若新一轮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势必将对香港经济、民生造成更进一步损害,对市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更直接威胁,给香港未来蒙上更大阴影。依法推迟选举、明确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就是为了防止大规模人群聚集加剧疫情传播风险,同时避免立法机关因选举推迟而出现“真空期”。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相关决定,具有权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香港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利于确保香港特区立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有利于确保特区政府有效施政和社会正常运转,有利于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饱经沧桑的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20多年过去了,背倚祖国内地的坚强后盾,港澳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1997—2019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773亿美元增长到3583亿美元;1999—201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从65亿美元增长到591亿美元。港澳回归后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践性。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一国两制”作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之一提出来,并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出系统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这次全会旗帜鲜明地宣示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动摇的根本立场,进一步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完善什么等重大问题,彰显了中央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自信和能力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何还要始终有粮食安全危机意识?本次总书记强调制止餐饮浪费有什么深远意义?今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使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指出。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餐饮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居安思危,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餐饮浪费,迫在眉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13年1月,习近平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此后,习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越要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
在吉林梨树县,要求“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在宁夏贺兰县,称赞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来了”;在山西太原,叮嘱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调研,绿色发展都是一项重要内容。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总书记的关切,也是各地生动的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