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kbianji

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百年里,创造和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百年大党信仰信念的真实写照、规律经验的物质载体、精神谱系的生动缩影、初心使命的具体呈现,是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查看更多

深入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围绕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促进小学生德育知行合一,怎么做

上世纪80年代,一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中国的“小皇帝”》曾经报道小学生不会系鞋带和剥鸡蛋等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0多年过去了,小学生在日常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小学生明明知道一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但行为上却往往存在背离的情况。教育大计,德育为首。小学是一个人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长期以来我国对小学德育极为重视,并在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可让大家颇为困惑的是,孩子们知道怎么做,却在行动上做不到,或者是在学校可以做到,到了家里就做不到。知行不一的难题,如何解决呢?

剖析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因为小学在德育目标与具体指导、配套措施存在不匹配,缺乏契合儿童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的针对性指导和配套措施造成的。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呈现张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常常不能与学校德育保持一致,出现五天学校德育抵不过两天家庭教育5+2=0的现象。再次是德育的方式方法脱离学生心智和道德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多采用灌输、说教等形式,空洞抽象的“大道理”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道德认知未被学生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查看更多

习近平与少年儿童的故事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带露的小花,绚丽芬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殷殷寄语,到外出考察时的点滴关怀,再到尺素传情的深切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深情期许,滋润心田。

查看更多

优化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答记者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国家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效果如何?此次调整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3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查看更多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自身做起、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不辱使命,勇于担当。

查看更多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当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查看更多

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中国阔步向前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总结历史经验

高度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运用科学方法总结历史经验的先进政党。当前,我们不仅要总结学习一百年来党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而且要认真把握蕴藏其间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的基本方法论。马克思曾说过,“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列宁也说过,“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谈论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重要内容。这一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党的成长发展历程看,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发展起来的,过去搞革命靠的是实事求是,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样靠实事求是。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直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带领人民成功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

回顾党的历史,在遵义会议上,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的重大问题,堪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典范。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上又不实行联系,那末,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1988年,邓小平提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通过回顾党的历史可见,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实践证明,通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党不仅透过历史现象洞察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避免陷入盲目性、片面性和被动性,而且弘扬了优良学风,在全党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查看更多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促进消费为重点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消费带来严重冲击,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消费开始全面恢复,呈现出一些亮点,特别是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14.8%,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未来5年至10年我国消费的增长趋势如何?消费结构将发生哪些重要变化?消费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全面促进消费面临着哪些结构性矛盾和改革任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