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委会选举书写香港民主新篇章
香港的民主制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香港进行民主实践和建立民主制度,是一个包括香港同胞在内,全体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和辛勤建设的奋斗过程。
香港特区民主制度是“一国两制”的重要成果。在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中,英国从未主动给过香港同胞任何民主。所有港督都是伦敦在万里之外任命的,根本不会征求香港同胞的意愿。港督在香港实行独裁统治,权力不受制约。只是到了殖民统治末期,由于港人坚持不懈的争取,特别是在中国政府决定如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香港擘画民主制度的背景下,才逐渐打破港督独裁的坚冰,露出民主的曙光。没有回归祖国,没有“一国两制”的实施,就没有香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实践。
选举制度修改是香港特区民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由于基本法23条立法迟迟得不到落实,以及政制发展中争拗不断,导致香港出现了严重的国家安全和政权建设漏洞,社会治理出现严重困难。在香港国安法“一法定香江”之后,就有必要通过修改选举制度完善政权建设,将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特区治理架构之外,使香港民主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发展。
选委会制度的重构与成功实践,是香港选举制度修改和民主发展的重要一环。新修选举制度以对香港特区选委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委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委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委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和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使选委会在香港选举制度中具有更加基础和重要的作用。作为下一步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的逻辑前提,这次选委会选举将书写香港特区民主制度新的篇章,在香港民主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坐标意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阶段,党中央于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这是继2014年会议之后,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二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政部曝光10起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
非法社会组织扰乱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秩序,污染社会组织发展环境,侵蚀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财产,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今年3月20日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民政部等18部委联合行动,各地民政部门重拳出击,集中打击整治各类非法社会组织,有效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维护了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挤压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空间,现将近期取缔的10个非法社会组织典型案例公布如下。
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10日在法国马赛落下帷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大会期间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旨在让全世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流失现状,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分析人士指出,本届大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告诉国际社会哪些物种正受到威胁,物种灭绝速度等问题。国际社会期待,即将在中国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能通过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蕴含着磅礴力量和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豪情满怀、催人奋进。讲话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系统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把握历史大势,探究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提出因应大变局的战略策略,为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6年筹集62亿元善款,这是“99公益日”活动亮出的“成绩单”。而这份数据背后,是数以亿计的爱心网友的支持,也是互联网公益事业稳步发展的缩影。
当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作为普惠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渗透到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成为推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以来,民政部先后遴选指定2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目前共有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可为慈善组织提供募捐信息发布服务。据统计,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了互联网慈善,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每增长率均在20%以上。
得益于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方面所打下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公益力量快速成长,正成为现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一抹亮丽风景。早在2019年4月,民政部官网就曾发文指出,互联网慈善的“中国样本”正在形成。
业内人士指出,数据的增长折射出互联网公益平台在社会覆盖面、公众凝聚力和公益效率提升度等方面的势能,尤其在重大应急与救灾中,互联网公益的作用日益显现。
近几年,在抗击疫情、应急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行动中,互联网公益平台不仅筹款筹物,还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创新公益实践,精准连接需求和供给,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可以说,依靠大型互联网平台与企业生态优势,互联网公益平台通过综合资源、技术、信息等能力,将简单的爱心帮扶升级为互联网公益解决方案,为打造可持续的公益生态加持赋能。
以腾讯公益为例,近日该平台宣布先后投入1000亿元资金,开展实施“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等慈善计划,通过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在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层医疗体系完善、乡村振兴等领域持续提供助力。其中,首期50亿元已落地,用于今年“99公益日”和未来的激励金支持、公益数字化建设以及一线公益帮扶。
据了解,腾讯公益平台成立14年来,已累计为1.5万家机构、11万个公益项目提供支持,获得4.9亿次的爱心网友捐助,筹集善款达130亿元。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公益力量对于整体提升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数字化水平,打造可持续公益生态,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加强网络空间文明创建、组织实施八个部分。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外出游玩、朋友聚餐、购物娱乐、家人团圆等将成为众多消费者假期的主要安排。为更好享受假期生活,防范有关消费陷阱,中消协提示:享受“双节”假期,消费者要多一分理性,经营者要多一分担当。
一、享受“双节”假期,疫情防控依然不容忽视
当前,德尔塔、拉姆达等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在国外肆虐,这些变异毒株传染性更强,防控要求更高。虽然我国取得了良好的疫情防控成效,但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严峻形势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广大消费者在“双节”假期仍需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在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中秋、国庆假期能否出行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提醒消费者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在出行前应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和相关防疫要求。中高风险区的消费者尽量不出行,低风险地区的消费者尽量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地区。出行过程中,务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王华庆还表示,不提倡在假期期间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
同一时间,同一起点,同一目的地,不同手机使用打车软件跳出的价格却不同;
消费频率越高的老顾客,在网上所看到的相同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反而要高于消费频率低或从未消费过的新顾客;
买了外卖平台的会员,看起来点外卖能省不少钱,但实际上所谓的“优惠”比非会员所能享受到的反而要少;
……
“大数据杀熟”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割了韭菜”,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近期,更有多部规范剑指“大数据杀熟”:先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对“大数据杀熟”予以处罚;后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还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涵盖外卖、出行、资讯、视频、社区、电商在内多个行业,对违规使用“大数据算法杀熟”重拳出击。
显然,对算法予以更严格的监管,已是势在必行。